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对青年大学生心理行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12:04

  本文关键词: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对青年大学生心理行为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与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其面临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同龄群体,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在生活、交往、成长、情感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一现实,本文选择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阶段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依恋理论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在正确区分大学生不同依恋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安全依恋者的引导对策与对不安全依恋者的教育、引导与帮助策略;同时,还将依恋理论具体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及时对大学生开展心理预防、矫正工作,最终得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借鉴与启示。全文共分为四部分进行了论述,在界定了依恋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心理行为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后;依据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具体探讨四种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并由此总结出依恋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依恋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 依恋 内部工作模型 心理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2
  •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0
  • 三、主要创新和不足10-12
  • 第一章 依恋理论及其内部工作模型概述12-18
  • 第一节 依恋研究概况12-14
  • 一、依恋概念的提出12-13
  • 二、依恋的定义13-14
  • 三、依恋研究的历程14
  • 第二节 成人依恋的相关概念14-16
  • 一、成人依恋定义14-15
  • 二、成人依恋类型15-16
  • 三、成人依恋对象16
  • 第三节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16-18
  • 一、内部工作模型的内涵16-17
  • 二、内部工作模型的结构17
  • 三、内部工作模型的稳定性与变化17-18
  •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行为中存在的问题18-37
  •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行为分析18-22
  • 一、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分类18-20
  • 二、大学生心理行为的特性分析20-22
  •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分析22-28
  • 一、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含义22-23
  • 二、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现状23-24
  • 三、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24-28
  •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28-37
  • 一、社会变迁引起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和价值观的偏位29-30
  • 二、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不完善为极端行为发生埋下隐患30-32
  • 三、家庭环境因素导致的人格障碍和个性心理品质不良32-35
  • 四、恋爱、学习、就业及人际关系等压力造成抗挫能力下降35-37
  • 第三章 应用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对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分析研究37-46
  • 第一节 两个重要概念38-39
  • 一、依恋风格38-39
  • 二、维度与类型39
  • 第二节 应用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对安全依恋的分析研究39-42
  • 一、安全依恋与心理健康39-40
  • 二、对安全依恋的分析研究40-42
  • 第三节 应用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对不安全依恋的分析研究42-46
  • 一、不安全依恋的心理问题42-43
  • 二、对三种不安全依恋类型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43-46
  • 第四章 依恋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与启迪46-56
  • 第一节 澄清认识上的误区46-47
  • 一、思想政治工作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46
  • 二、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心理问题46-47
  • 第二节 依恋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47-49
  • 一、建造教育环境中的应用47
  • 二、构建情感教育中的应用47-48
  • 三、塑造大学生自我意识方面的应用48
  • 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的应用48-49
  • 第三节 依恋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49-56
  • 一、对增强教育者自身人格魅力的启示49-51
  • 二、对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关怀理念的启示51-53
  • 三、对构建高校心理咨询模式的启示53-56
  • 结论56-57
  • 主要参考文献57-6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严万森;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依恋理论的解释与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曹宁校;夏强;张君炎;;在男男性接触者中开展“同伴教育”的可行性[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3 陈国法;朱伟;王催春;;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理论的应用[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薇;不同依恋类型恋爱受挫者的注意偏向[D];西南大学;2012年

2 丁艳华;母婴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幼儿期认知和行为发展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李启庚;品牌体验的形成及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江霖;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对青年大学生心理行为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马越;遭受家庭暴力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及社工介入[D];西北大学;2012年

3 魏思媛;依恋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干预[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汤震宇;试从心理学视角论合作性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静;儿童欺负的家庭影响及干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若舒;多种情境下不同成人依恋取向信息加工实证研究及个案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玉沛;情感联结的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丹;3~5岁幼儿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磊;大学生依恋类型对自我特征词注意偏差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航;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对青年大学生心理行为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82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f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