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
【部分图文】:
学交互模型,作者把学习过程中的上述三种不同层面的教学交互方式,按照其抽象的程度、从上到下依次作出安排,这就形成如图 1 所示的教学交互层次塔。图 1 教学交互层次塔这种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既揭示了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本质,又表明了教学交互规律是研究远程育中教与学规律的核心内容,因而这种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对于构建远程教育中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五、对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理论以及教与学方式的探索( 对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丰富与拓展)1、关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的探索( 1) 李克东的“数字化学习”理论。李克东教授长期从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试验与探索,通过实践他认识到,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并从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对此核心问题进行潜心研究,终于形成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数字化学习理论[7]。该理论涵盖数字化学习领域的许多方面:① 数字化学习的定义与内涵。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②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基本组成。这种学习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等特征。它包括设施( 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 ,平台( 网上的信息发布平台、互动教学平台、资源管理平台┅┅)
共享、可实现自我进化发展的微型智能性数字化学习资源。② 学习元的结构模型 。借鉴学习对象的结构模型,余胜泉等人建构了如图 2 所示的学习元结构模型。19
共享、可实现自我进化发展的微型智能性数字化学习资源。② 学习元的结构模型 。借鉴学习对象的结构模型,余胜泉等人建构了如图 2 所示的学习元结构模型。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2 张德明;;与改革同行:上海电视大学30年实践探索和未来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3期
3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4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丁兴富;论远程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主要矛盾——兼论远程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6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程罡;余胜泉;杨现民;;“学习元”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8 李艺;钟柏昌;;绩效结构理论述评[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03期
9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陈鹏;李松;;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10 黄荣怀;王晓晨;李玉顺;;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婷;;现代远程教育中互动理念的分析研究[J];办公自动化;2007年12期
2 刘少昌;尹以璋;;游走于教育与技术之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梁嘉;彭习梅;;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若干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陈丽;远程学习中的信息交互活动与学生信息交互网络[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9期
5 衷克定,刘运华;建立远程教育学习社区的策略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6期
6 曹良亮;陈丽;;远程学习者异步交互的行为方式和特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1期
7 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远程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2期
8 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学习者观望原因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3期
9 陈丽;仝艳蕊;;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策略和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8期
10 杜纯梓;朱白羽;彭思毛;;远程师生交互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红梅;;现阶段远程教育的交互设计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3 陈婷;;现代远程教育中互动理念的分析研究[A];OA’2007办公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品勇;基于本体理论的网络教学适应性及其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罗红卫;网络英语教学的情感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季隽;协同学习平台技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素;基于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教师共同体交互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凤芝;在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前进;基于Joomla!框架的基础英语E-Learning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黄桦;科学教育共同体基于博客的协同学习[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鹿秀娥;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闫改荣;网络学习适应性及形成机制个案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高芳;独立学院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玖冰;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化学探究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丽丽;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任务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10 于肆洋;3G技术支持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凤;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杨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陈丽;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1期
4 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5 丁兴富;论加快远程教育学科专业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9期
6 袁昱明;远程教育学的元研究和学科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9期
7 李亚婉;;欧洲远程教育与电子学习的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8期
8 窦梦茹;刘莉;;开放远程教育的新进展、新趋势、新使命——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第22届年会述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11期
9 朱云东,钟玉琢;混沌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10 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岩;;以信息化推动民族教育现代化——第五届全国民族中学“民教杯”教育信息化主题活动纪实[J];中国民族教育;2010年01期
2 孙明英;;信息技术运用于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0年03期
3 朱嗣华;;信息化教学对数学课堂的影响[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年01期
4 梁庆伟;;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要注意的两个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8期
5 李彦华;;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室内体育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02期
6 叶小兵;;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02期
7 王U
本文编号:2827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82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