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倾向评析
发布时间:2017-04-03 21:06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倾向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人性化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在片面强调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却依然存在大量非人性化的教育现象。追求一种充满人性化的教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理想图景,这是“新课程理念”倡导者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隐含的核心目标之一。秉持“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想,“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一系列的彰显新时期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及教育对“人”的关怀的主张,触及了一些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基本矛盾。其重视非理性的知识观;重视主体性的教学观;重视超越性的人才观表明了“新课程理念”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取向关注学生整体性的发展,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强调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以及注重过程的课程评价,对构建人性化的教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新课程理念”片面强调学生非理性的发展而忽视了科学认知的基础性意义,并且在割裂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来谈学生的发展,使得新课改由于缺乏现实基础而在实践中遭遇重重困难,值得重视。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人的本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我们认为:教育人性化就是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时,必须遵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本性进行全面的观照,以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教育人性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却存在将以人为本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相混淆的倾向,阻碍了人们对教育人性化的科学把握,“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倾向就是表现之一。虽然二者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强调“以人性为本位”,都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以及对现实的反思批判精神。但是由于二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也有实质的区别。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有利于克服“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有利于我们更科学地践行教育人性化。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 教育人性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论7-14
-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7
- (二) 研究现状7-13
- (三) 研究思路13-14
- 一、"新课程理念"的形成:人本主义在新课改中的渗透14-23
- (一)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内涵14-18
- (二) 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中的人本主义思潮18-20
- (三) "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特征20-23
- 二、"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影响评析23-34
- (一) "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积极意义23-27
- (二) "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27-34
- 三、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克服"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34-41
- (一) 以人为本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区别35-38
- (二)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防止人本主义的泛滥38-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林;课程设计价值取向:从实然与应然视角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倾向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8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