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及其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07:19
流动儿童教育融入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对流动儿童教育有着极为重要意义。所谓流动儿童教育融入,是指流动儿童能够在城市学校中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能够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并获得教师和同伴的接纳,从而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并逐步融入整个教育系统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学校就读,解决他们的教育融入问题迫在眉睫。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首先编制了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等实证检验,形成了学业融入、心理融入、文化融入和交互融入的“四维度”教育融入测量框架。然后对233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流动儿童及其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在此基础上,就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内部作用机制以及改进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水平均处于中等及偏下水平。其中,文化融入处于中等水平,学业融入、交互融入、心理融入三个方面融入状况依次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在性别、学段、年级、家庭人口结构、出生地、学校类型、转学次数等存在差异特征。第二,客观环境要素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均有不同程度影响。(1)制度与政策环境因素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影响较为持续深远,主要体现在户籍制度、升学政策和教育救助政策等方面。(2)社会支持因素及其不同层面(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具有正向影响效应。其中在学业融入、心理融入、交互融入和文化融入方面,支持利用度影响效应最大。(3)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教养方式均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产生影响效应。其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产生正向影响效应,惩罚严厉型、过度干涉型和拒绝否认型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产生负向影响效应。同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流动儿童教育融入,还能够通过家庭教养方式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流动儿童教育融入。(4)学校氛围及其不同层面(学业支持、学校管理、教师支持、同学支持)均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产生正向影响效应,其中在学业融入方面,学业支持和教师支持的影响效应高于学校管理和同学支持,在心理融入和交互融入方面,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影响效应高于学业支持和学校管理,在文化融入方面,教师支持和学校管理对流动儿童文化融入的影响高于学业支持和同学支持。同时,歧视知觉在学校氛围与流动儿童教育融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第三,主观策略选择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也有不同影响。(1)认同管理策略因素(个体流动策略、社会竞争策略和社会创造策略)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产生正向影响效应。其中,在学业融入方面,社会竞争策略影响效应最大,其次社会创造策略,最后个体流动策略;在心理融入方面,社会竞争策略影响效应最大,其次社会创造策略和个体流动策略;在文化融入方面,社会创造策略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个体流动策略,最后社会竞争策略;在交互融入方面,个体流动策略影响效应最大,其次社会创造策略,最后社会竞争策略。(2)文化适应策略因素(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化)均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产生影响效应。其中,整合策略和同化策略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均产生正向影响效应,且同化策略的正向影响效应在学业融入、心理融入、文化融入和交互融入方面均高于整合策略,分离策略和边缘化策略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产生负向影响效应,且边缘化策略的负向影响效应在学业融入、心理融入、文化融入和交互融入方面均高于分离策略。(3)心理弹性作为心理品质策略因素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均产生影响效应。心理弹性及其不同层面(韧性、力量、乐观)均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各维度产生正向影响效应,其中乐观对流动儿童心理融入、文化融入和交互融入的影响效应最大,韧性对流动儿童学业融入的影响效应最大。同时,心理弹性在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影响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促进流动儿童的教育融入:一是建设包容发展的政策环境,改革户籍制度,深化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的教育合作,加快构建教育救助体系;二是全面发挥社会组织的教育力量,创造开放式社会空间,搭建“信任—协商”的参与平台,提升社会组织能力;三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树立多元融合的办学理念,完善学生心理支持体系建设,提升家校合作能力;四是建立开放、民主的家庭氛围,树立健康的家庭教养观念,注重家长言传身教。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521
【部分图文】:
(一)研究方法论实用主义的范式为社会和行为研究领域运用混合方法提供了哲学框架。任何研究问题都处在推理过程循环圈的某一点上,从基础结果经过归纳逻辑,变成普遍性推理,然后又从这些普遍性推断(或理论)经过演绎逻辑,变成待检验的假说或对特定事件或结果的预测,这一循环圈被称作科学方法论之轮①,如图 2-2对于不同的研究,研究者可以从理论或抽象概括开始,也可以从观察开始,某种程度上至少要经历一次这个循环链。从认识论层面来说,实证主义倾向演绎逻辑而建构主义倾向归纳逻辑。实用主义范式在研究一个待解问题的过程中,会有选择地使用归纳逻辑或演绎逻辑,是两种逻辑路径的统一,为混合研究方法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实用主义者更重视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布鲁尔和亨特(Brewer,J. &Hunter,A.)认为,多元方法使研究者得以“在攻治某个研究问题时拥有一个囤积各种方法的武器库,各种方法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②。
的证据;四是力图沟通理论与实践所需要的知识①。(二)研究方法的运用1.混合研究方法的设计类型混合研究方法的运用涉及到大量同时包含着定量取向与定性取向的研究设计雷斯韦尔和克拉克(Creswell,J.W. & Clark,V.L.P.)提出了量化与质性结合,而产生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分别是三角测量设计、嵌入式设计、解释性设、探究性设计②。(1)三角测量设计“三角测量法”最初是指一种使用亮点来探寻到第三点之未知距离的测量/海方法。登齐(Denzin,N.K.)指出三角测量法是将多种资料来源结合起来,同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③。在教育领域,它是将量化和质化数据结合起进行分析和解释④,如图 2-3。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为了弥补一种研究方法提供的数据信息不充足而需要用不同的数据来回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用嵌套式设计。嵌入式设计是一种主次混合设计,定数据与定性数据混合在一起,将一种数据嵌入到另一种数据框中。具体有两种现形式:一是以定量数据为主,将定性数据嵌入定量框架中;二是以定性数据主,将定量数据嵌入定性数据框架中,如图 2-4。这种研究设计特别合适于在化研究中运用质性材料①。
本文编号:2889884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521
【部分图文】:
(一)研究方法论实用主义的范式为社会和行为研究领域运用混合方法提供了哲学框架。任何研究问题都处在推理过程循环圈的某一点上,从基础结果经过归纳逻辑,变成普遍性推理,然后又从这些普遍性推断(或理论)经过演绎逻辑,变成待检验的假说或对特定事件或结果的预测,这一循环圈被称作科学方法论之轮①,如图 2-2对于不同的研究,研究者可以从理论或抽象概括开始,也可以从观察开始,某种程度上至少要经历一次这个循环链。从认识论层面来说,实证主义倾向演绎逻辑而建构主义倾向归纳逻辑。实用主义范式在研究一个待解问题的过程中,会有选择地使用归纳逻辑或演绎逻辑,是两种逻辑路径的统一,为混合研究方法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实用主义者更重视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布鲁尔和亨特(Brewer,J. &Hunter,A.)认为,多元方法使研究者得以“在攻治某个研究问题时拥有一个囤积各种方法的武器库,各种方法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②。
的证据;四是力图沟通理论与实践所需要的知识①。(二)研究方法的运用1.混合研究方法的设计类型混合研究方法的运用涉及到大量同时包含着定量取向与定性取向的研究设计雷斯韦尔和克拉克(Creswell,J.W. & Clark,V.L.P.)提出了量化与质性结合,而产生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分别是三角测量设计、嵌入式设计、解释性设、探究性设计②。(1)三角测量设计“三角测量法”最初是指一种使用亮点来探寻到第三点之未知距离的测量/海方法。登齐(Denzin,N.K.)指出三角测量法是将多种资料来源结合起来,同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③。在教育领域,它是将量化和质化数据结合起进行分析和解释④,如图 2-3。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为了弥补一种研究方法提供的数据信息不充足而需要用不同的数据来回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用嵌套式设计。嵌入式设计是一种主次混合设计,定数据与定性数据混合在一起,将一种数据嵌入到另一种数据框中。具体有两种现形式:一是以定量数据为主,将定性数据嵌入定量框架中;二是以定性数据主,将定量数据嵌入定性数据框架中,如图 2-4。这种研究设计特别合适于在化研究中运用质性材料①。
本文编号:2889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88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