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政治化与标准化:1939—1949年国定教师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01:50
  为有效管控社会、教育民众,尽可能拓宽抗战动员渠道,国民政府于1939年将民间自发兴起的教师节纳入官方节日体系中,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改造。此后,国定教师节开始在"标准化"模式下展开,为官方规范、动员数量庞大且内部差异明显的教师群体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然而,教师内部及社会舆论对教师的职业定位、社会职责、群体利益有着不同的看法,使得国定教师节纪念活动一直伴随着争议。抗战结束后,由于国民政府未能适时调整节日主旨,对教师群体利益关注不多,国定教师节几乎成为教师、舆论表达对政府失望、不满情绪的契机。此时,所谓"国定"带来的官方认可的积极意义已丧失殆尽,灌输政策理念、忽略教师现实需求的消极影响更为突出。 

【文章来源】:教育史研究. 2019,1(04)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职业困境到政治需求:民国时期教师节的国定化[J]. 任祖凤.  教育学报. 2015(02)
[2]传统的发明:抗战时期孔子诞辰纪念日研究[J]. 郭辉.  学术研究. 2014(07)
[3]民国时期“六六”教师节初探[J]. 李风华.  史学月刊. 2013(09)
[4]政治节日与节日政治——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国庆活动[J]. 李学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本文编号:3000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000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6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