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理念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发布时间:2021-03-07 20:01
针对探究式教学过程形式化、生成性价值鲜有体现等问题,借助智慧课堂在动态数据采集、分析、反馈方面的优势,以探究流程为主要脉络,在探究活动设计中引入生成性教学理念。从学情诊断、目标设定、情境创设、活动开展、评价实施、拓展迁移6个方面提取要素,并结合智慧课堂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对探究式教学活动进行重构,以期增强探究活动的生成性和动态性,为探究式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软件导刊. 2019,18(12)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探究活动元素
课中阶段活动设计如图3所示。丰富的情境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互动是深化探究,促进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的关键。在该阶段,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与前期的学情分析,给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探究资源,并遵循相关性、真实性和趣味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则参与探究情境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展示交流评价结果。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交流、反馈,形成充分且有效的互动,不断深入生成探究。同时反馈教学数据,以帮助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实时掌握探究进展并不断调整策略。同时,保存、完善、再利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实现资源建构和知识建构的螺旋上升,并依据探究表现修改教学目标。4.3 课后:全面评价,针对性推送
首先,师生共同协商更新、升级初始评价标准。其中探究主体由教师、学生共同承担。评价内容涵盖探究参与度、探究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等;评价方式包含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如发言情况、互动参与情况等,总结性评价主要评测整个过程的参与度、学习成绩以及探究能力等;然后,教师以上述标准为工具再次诊断学情;最后,教师依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选择并进行针对性的资源推送,学生根据推送进一步学习,完成拓展训练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课后活动设计如图4所示。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课堂动态生成性数据采集方法与模型[J]. 王冬青,韩后,邱美玲,凌海燕.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5)
[2]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的探究参与度研究——以“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为例[J]. 张屹,董学敏,白清玉,熊曳,朱映晖.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5)
[3]智慧课堂中的智慧生成策略研究[J]. 李祎,王伟,钟绍春,付玉卿,冯凡.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1)
[4]基于微信的“多终端互动探究”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J]. 蒋志辉,赵呈领,李红霞.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6)
[5]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研究[J]. 李祎,钟绍春,周拓.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1)
[6]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 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郭琳科,黄咏瑜,肖玲,杨阳.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6)
[7]翻转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科学课和项目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为例[J]. 田爱丽.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0)
[8]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分析[J]. 孔晶,赵建华,刘家亮. 电化教育研究. 2014(12)
[9]基于电子书包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 王玉玺,张妲,钟绍春,钟永江. 中国电化教育. 2014(02)
[10]云计算平台下网络课堂生成性教学设计框架研究[J]. 黄晓涛,王芬,吴驰,龙涛. 现代教育技术. 2013(08)
本文编号:3069717
【文章来源】:软件导刊. 2019,18(12)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探究活动元素
课中阶段活动设计如图3所示。丰富的情境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互动是深化探究,促进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的关键。在该阶段,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与前期的学情分析,给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探究资源,并遵循相关性、真实性和趣味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则参与探究情境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展示交流评价结果。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交流、反馈,形成充分且有效的互动,不断深入生成探究。同时反馈教学数据,以帮助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实时掌握探究进展并不断调整策略。同时,保存、完善、再利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实现资源建构和知识建构的螺旋上升,并依据探究表现修改教学目标。4.3 课后:全面评价,针对性推送
首先,师生共同协商更新、升级初始评价标准。其中探究主体由教师、学生共同承担。评价内容涵盖探究参与度、探究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等;评价方式包含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如发言情况、互动参与情况等,总结性评价主要评测整个过程的参与度、学习成绩以及探究能力等;然后,教师以上述标准为工具再次诊断学情;最后,教师依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选择并进行针对性的资源推送,学生根据推送进一步学习,完成拓展训练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课后活动设计如图4所示。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课堂动态生成性数据采集方法与模型[J]. 王冬青,韩后,邱美玲,凌海燕.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5)
[2]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的探究参与度研究——以“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为例[J]. 张屹,董学敏,白清玉,熊曳,朱映晖.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5)
[3]智慧课堂中的智慧生成策略研究[J]. 李祎,王伟,钟绍春,付玉卿,冯凡.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1)
[4]基于微信的“多终端互动探究”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J]. 蒋志辉,赵呈领,李红霞.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6)
[5]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研究[J]. 李祎,钟绍春,周拓.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1)
[6]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 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郭琳科,黄咏瑜,肖玲,杨阳.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6)
[7]翻转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科学课和项目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为例[J]. 田爱丽.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0)
[8]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分析[J]. 孔晶,赵建华,刘家亮. 电化教育研究. 2014(12)
[9]基于电子书包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 王玉玺,张妲,钟绍春,钟永江. 中国电化教育. 2014(02)
[10]云计算平台下网络课堂生成性教学设计框架研究[J]. 黄晓涛,王芬,吴驰,龙涛. 现代教育技术. 2013(08)
本文编号:3069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06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