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书匠”内涵解读之困及其超越路径

发布时间:2021-03-30 08:44
  长久以来,“教书匠”无论是作为对教师群体角色的定位,还是作为对教师的个体称谓,褒贬不一,饱受议论。在工匠精神创新理解与强势回归背景下,关于“教书匠”内涵的认知和解读,再次矛盾凸显,引发争论。研究“教书匠”的内涵解读差异既有利于摆脱传统概念用法的陷阱,全面客观的看待“教书匠”,又有利于在工匠精神引领下,赋予其现代意蕴,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通过选取学术期刊网1953-2017年以“教书匠”为主题的1326篇相关文献,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概念分析方法,对“教书匠”一词的用法加以分析,归纳出过去64年里我国学术界关于“教书匠”贬义、中性和褒义的三种不同解读,并在对具体内涵进行差异分析基础上,呈现了传统观念中“教书匠”内涵解读的困境。究其文化历史根源,主要在于对“教书匠”的词义解读视角不同以及时代发展因素,其中亦包含社会观念影响、现实制度制约等。最后,以创新回归的工匠精神为契机,通过工匠精神的全面概述,分析“教书匠”与“工匠精神”的矛盾与冲突、关联与耦合,尤其是“教书匠”与“工匠精神”虽存在概念内涵、历史发展、对象差异等多方面的不同,但具有共同“匠”的基础,两者发展路径趋同、价值目标相仿、培...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教书匠”内涵解读之困及其超越路径


图1.1?“教书匠”不同感情色彩占比图??1.贬义阐释??

趋势图,教书匠,贬义,知网


将“教书匠”划为贬义后,对1026篇相关文献加以整理,按其发表年份加??以排列组合,观察其趋势走向,并对其发展变化加以推论,继而为“教书匠”的??内涵的发展变化分析提供线索。(受页面布局限制,将图人为分成两部分。图1.2??为2000年以前“教书匠”贬义篇数趋势图,图1.3为2001-2017年“教书匠”??贬义篇数趋势图。)??丨?A7??〇??195?195197?198198?198198?198?198?198?198?199?199?199?199?199?199?199?199?199?199?200??3791234568901234567890??—-贬义篇数?1111122122332324268S68??图1.2?2000年以前“教书匠”贬义篇数趋势图??如图1.2所示,在中国知网中能检索到的最早关于“教书匠”贬义的文献发??表于1953年?,在1981年后开始持续发表相关文章,但发表篇数极少。总体而??言,2000年以前“教书匠”贬义篇数发展趋势虽有所波动,但整体处于逐渐上??升趋势。??^顾仲节等读者的意见(摘录)[J].人民教育,1953(03):61-62.??24??

趋势图,教书匠,趋势图,贬义


―贬义篇数?15?17?25?35?34?43?55?51?50?67?84?83?101?103?72?75?49??图1.3?2001-2017年“教书匠”眨义篇数趋势图??如图1.?3所示,2001-2014年“教书匠”贬义篇数仍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且??相较于2000年以前的发文篇数有增长明显。但“教书匠”贬义发文篇数在2014??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综合以上两图可得,将“教书匠”视为贬义虽一直占据主流,但在其整体发??展中出现两次变化。第一,2001年起,对“教书匠”持有贬义观念的发文篇数??有了明显的增加,并有持续增强的趋势。从其间发文中“教书匠”的具体用法与??相关内容表述来看,对比体现尤为突出,其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2001年教肓部??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以往的课程传授、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而一直以来被视为??传统教学主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当代诉求、哲学维度及路径探索[J]. 邓旭升,何向东.  教育探索. 2017(05)
[2]教育科研是跨越“教书匠”的桥梁[J]. 常振亮.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9)
[3]师道尊严的历史本意与时代意义[J]. 石中英.  当代教师教育. 2017(02)
[4]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 庄西真.  中国高教研究. 2017(05)
[5]技术哲学视野下“工匠精神”的本质特性及其培育策略[J]. 任雪园,祁占勇.  职业技术教育. 2017(04)
[6]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 王文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1)
[7]我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师徒制的历史演变与现代转型[J]. 楼世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4)
[8]工匠精神的伦理文化分析[J]. 喻文德.  伦理学研究. 2016(06)
[9]西方国家的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传承[J]. 孙清华.  思想教育研究. 2016(10)
[10]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 刘建军.  思想教育研究. 2016(10)

博士论文
[1]基于解放旨趣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重构研究[D]. 付光槐.西南大学 2016
[2]教育家型教师研究[D]. 伍雪辉.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传统教师德性的现代诠释[D]. 毋丹丹.西南大学 2013
[4]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 于洪燕.西南大学 2010
[5]知识,传承与教化[D]. 李世宏.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中国传统工匠现代转型问题研究[D]. 余同元.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教师”的历史演变[D]. 高晓艺.华东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09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109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a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