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青少年自我品德修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4:15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自我品德修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青少年面对的道德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呈现出许多独特的时代特征。青少年在道德教育中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主体意识,这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因传统道德教育失位而造成的青少年犯罪、轻生等相关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严峻的现状一次次拷问着青少年品德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 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期。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我们认识到在这段长达近二十年的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青少年的道德评价标准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在这段时期,如何通过适当教育减少青少年出现不良道德行为,始终是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围绕着这个主题制订了大量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以及由此展开的教育行为,对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少年表现出愈发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追求自由、个性张扬,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更多的关注。受教育者这种主体意识极大增长的变化,使得原有教育方式开始表现的有些力不从心。如何形成适合新一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方式,成为当今教育者面临的作主要的问题。因此,在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比以往更重的责任。他们需要以更深刻的洞察力,去发现新时期青少年的群体特点;需要以更多的人文关怀,设身处地的为青少年品德的健康发展寻求冷酷说教之外的途径;也同样需要以开阔新的思维,着力营造有助于青少年实现自我品德修养的社会氛围。 在新型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要摒弃过去以“命令者”自居的心理,首先要科学地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结合他们道德观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他们所面临的现实生活出发,把发挥青少年“主动性”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和家长要学会和青少年进行平等的对话,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和生活中通过创设道德教育情境,对青少年进行启发式教学。新型思想品德教育“以人为本”的特质并非对青少年放手不管,而是要消除原有思想品德教育中强制性、标准化的弊端,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运用主观能动性辨别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良好道德品质的要求,最终使青少年获得自我品德修养的能力。
【关键词】: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意识 自我修养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弱化12-18
  • 1.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青少年"主体"的关注12-15
  • 1.1.1 青少年直接向社会学习最初的道德观念12-13
  • 1.1.2 青少年逐步实现道德认知的自我社会化13-14
  • 1.1.3 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4-15
  •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偏离15-18
  • 1.2.1 把思想政治教育仅看做一门学科,只做知识性的传授15-16
  • 1.2.2 把思想政治教育仅看做一种政治宣传,只强调对内容的识记16-18
  • 第二章 新兴青少年流行文化对传统教育的挑战18-26
  • 2.1 解析新兴青少年文化的社会影响18-22
  • 2.1.1 "韩流"风靡彰显青少年对"人性"的呼唤18-19
  • 2.1.2 "网络同居"折射青少年巨大压力下的无奈选择19-21
  • 2.1.3 "网络自拍"和"街球"时尚,青少年新时代的自我表达21-22
  • 2.2 传统教育方式难以适应当今青少年的新需求22-26
  • 2.2.1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难以激发青少年的主体选择意识23-24
  • 2.2.2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难以应对当代青少年品德的多样性24-25
  • 2.2.3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难以弥合青少年道德认知的矛盾性25-26
  • 第三章 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突破26-44
  • 3.1 寻找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突破口26-29
  • 3.1.1 学校教育环境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26-28
  • 3.1.2 家庭氛围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28-29
  • 3.1.3 个体特征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29
  • 3.2 新兴教育途径对传统方式的突破与完善29-44
  • 3.2.1 转变学校教育方法实现青少年品德的自我教育30-36
  • 3.2.2 丰富家庭教育手段实现青少年品德的自我教育36-40
  • 3.2.3 树立自我教育观念完成青少年品德的自我教育40-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5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巍;关涉普通人的道德教育——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王啸;道德教育中灌输的实质及其根源[J];教育评论;1998年02期

3 韩迎春,王建新;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理论探讨;2005年04期

4 张麦兰;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17期

5 吴芳;;让基础道德教育回归“正途”[J];天津教育;2009年04期

6 L·科尔伯格 ,R·马雅 ,冯增俊;发展即教育之目的(上)[J];外国教育资料;1995年02期

7 骆郁廷,丁雪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21期

8 张俊超;道德情感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关系浅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10期

9 魏义霞;人本主义——现代西方哲学人学新动向[J];学习与探索;2001年03期

10 刘彭芝;;奉献 求真 创新:为了未来的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爱勤;走向生活世界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自我品德修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32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1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