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01 09:06

  本文关键词: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分离-个体化最早由Mahler提出,指儿童逐渐形成人我界限,在心理上与父母分离,最终脱离父母,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其内心的自主性。后来,Blos在Mahler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次分离-个体化的概念,他认为青少年正处于第二次分离-个体化时期,他们此时企图摆脱婴幼儿期内化的母亲形象,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并对内化的父母形象重新审查,开始建立一个明确的自我。分离-个体化是青少年期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良好的分离-个体化能帮助个体形成清楚、稳定且清晰的人我界限,减少对重要他人的依赖,使青少年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到良好的适应。本研究的目的是:1.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考察《青少年分离-个体化量表》的信度和效度;2.考察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特点,描述我国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群体特征;3.考察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家庭因素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为提高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寻找新思路。正式施测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山西省太原市等6所大学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选取被试931人,男生350人,女生581人。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青少年分离-个体化量表》分别测量积极分离-个体化和消极分离-个体化,其中积极分离-个体化包括寻求融入、自我中心和健康分离,消极分离-个体化包括分离焦虑、卷入焦虑、拒绝依赖和寻求养育。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 2.目前大学新生的分离-个体化水平普遍较好,但仍有13.2%的大学新生积极分离-个体化水平偏低,有19%的大学新生消极分离-个体化水平偏高。 3.在分离焦虑、卷入焦虑、拒绝依赖以及消极分离-个体化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寻求融入、健康分离及积极分离-个体化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健康分离上,有恋爱经验的学生其得分显著低于没有恋爱经验的学生;在卷入焦虑上,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居住在农村的学生;在自我中心上,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居住在农村的学生;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程度不存在专业、班干部与否的差异。 4.积极分离-个体化水平不同的大学新生在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及其维度情绪适应、生活环境、学习活动、交往活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消极分离-个体化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及其维度情绪适应、学习活动、交往活动(除生活环境)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5.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和分离-个体化对学校适应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同时积极分离-个体化和消极分离-个体化分别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及各维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新生 分离-个体化 家庭亲密度 学校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引言10-11
  • 1 分离-个体化的研究综述11-25
  • 1.1 分离-个体化的理论基础11-16
  • 1.1.1 分离-个体化的概念11-12
  • 1.1.2 分离-个体化的历程12-14
  • 1.1.3 分离与连结的平衡14-15
  • 1.1.4 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分化的关系15-16
  • 1.2 青少年分离-个体化16-19
  • 1.2.1 青少年分离-个体化的概念16-17
  • 1.2.2 青少年分离-个体化的阶段17-18
  • 1.2.3 第一次和第二次分离-个体化的区别与联系18-19
  • 1.3 青少年分离-个体化的测量19-20
  • 1.3.1 心理分离量表19-20
  • 1.3.2 青少年分离-个体化量表20
  • 1.4 国内外关于分离-个体化的理论研究20-25
  • 1.4.1 影响个体分离-个体化的因素20-23
  • 1.4.2 分离-个体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3-25
  • 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假设25-27
  • 2.1 问题提出25
  • 2.2 被试的选取25-26
  • 2.3 研究假设26-27
  • 3 研究一《分离-个体化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27-34
  • 3.1 研究目的27
  • 3.2 研究假设27
  • 3.3 研究方法27-28
  • 3.3.1 研究对象27
  • 3.3.2 测量工具27-28
  • 3.3.3 研究程序28
  • 3.3.4 统计工具及方法28
  • 3.4 结果与分析28-31
  • 3.4.1 信度分析28-29
  • 3.4.2 效度分析29-31
  • 3.5 讨论31-33
  • 3.5.1 关于青少年分离-个体化量表的信度31-32
  • 3.5.2 关于青少年分离-个体化量表的效度32-33
  • 3.6 小结33-34
  • 4 研究二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群体特征分析34-46
  • 4.1 研究目的34
  • 4.2 研究假设34
  • 4.3 研究方法34-35
  • 4.3.1 研究对象34
  • 4.3.2 研究工具34-35
  • 4.3.3 统计处理35
  • 4.4 结果与分析35-40
  • 4.4.1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现状分析35-36
  • 4.4.2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6-39
  • 4.4.3 不同分离-个体化水平大学新生的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状况比较39-40
  • 4.5 讨论40-44
  • 4.5.1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现状分析40-41
  • 4.5.2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41-43
  • 4.5.3 不同分离-个体化水平大学新生的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状况比较43-44
  • 4.6 结论44-46
  • 5 研究三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46-64
  • 5.1 研究目的46
  • 5.2 研究假设46
  • 5.3 研究方法46
  •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46-60
  • 5.4.1 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与学校适应的现状分析46-47
  • 5.4.2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47-49
  • 5.4.3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49-60
  • 5.5 讨论60-64
  • 5.5.1 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的现状分析60
  • 5.5.2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60-62
  • 5.5.3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62-64
  • 6 综合讨论64-67
  • 6.1 研究意义与研究特色64-65
  • 6.1.1 研究意义64
  • 6.1.2 研究特色64-65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65
  • 6.3 教育建议65-67
  • 6.3.1 对大学新生的建议65-66
  • 6.3.2 对父母的建议66
  • 6.3.3 对亲子教育工作者的建议66-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5
  • 附录75-78
  • 后记78-7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7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世杰;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38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2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