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
本文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相对不足,不但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快速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阐述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内涵、方法与措施,结合暨南大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从培训目标和内容的重新设置、培训的模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培训的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培养 内涵 方法 培训模式
【基金】:广东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加强教师教育技术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BKJG200712)资助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信息化环境下,社会需要高科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校教师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必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已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舒潇,吴芸,周筱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文化;;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白静慧;地方高校应用网络教学问题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2 庄琪;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合作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爱娟;高职校园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玉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及对策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张晓梅;固原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仇玉斌;基于Web2.0的CETS教师培训模式的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宋明峰;地市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红艳,张小莉;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5期
2 李玉斌;校本培训:教师培训新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3 王玉明;试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陈明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5 蒋霞,毕海滨;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6 徐浩斌;教师信息交流技术的校本培训[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7 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6期
8 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9 裴跃进;校本教师培训概念内涵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04期
10 常志英,任瑞仙;基于信息素养的教师反思能力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法国最著名的五所高等师范学校[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2 ;上海市职工高等学校开展协作活动[J];人民教育;1980年06期
3 ;中学物理教学调查报告[J];人民教育;1980年12期
4 И·И·列昂诺维奇;蔡美玲;;高校和科学院科研机构的合作[J];国际观察;1980年04期
5 З·日特尼茨基;B·斯皮瓦科娃;杨希钺;;高校教师的时间预算问题[J];国际观察;1981年01期
6 龙杏云;;苏联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J];国际观察;1981年02期
7 萱草;;西德高等学校师资情况[J];教育发展研究;1981年02期
8 ;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断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而努力——校党委书记周祥库同志在奖励1981年度优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9 迟恩莲;苏联高等院校的师资[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4期
10 周蕖;《高等学校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课程大纲[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竹渝;贺晓星;;我国高校教师精神压力与身心健康研究的定量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耀宏;;高校教师考核定量化的探讨[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3 陆忠兰;何云信;;制定我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的探讨[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4 周明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多层次群模糊综合决策方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5 李竹渝;石坚;杜庆坪;;我国高校女性教师精神压力的定量分析研究[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6 潘恒;;谈大学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7 翟晓燕;;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多重结构动态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8 陈绍兰;陈文龙;;高校教师兼任期刊编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A];学报编辑文集[C];1991年
9 杨雷;周玲玲;;高等学校教师系统预测与仿真分析[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10 李学斌;范篆玲;;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分析与心身保健技术实施对策[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生;引导——高校教师的责任[N];中国建材报;2000年
2 安徽财贸学院法学系 汪飞;高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更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傅红;为了科学的尊严[N];科学时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赖仁琼;北京高校教师喜迁花园小区[N];人民日报;2000年
5 李丹 雷风雨;天津高校教师聘任制推出新举措[N];人民政协报;2000年
6 记者 何连弟 钟慧;高校“两课”教师攻读硕士学位[N];文汇报;2000年
7 本报通讯员 牛金荣 张力;京城高校教师成纳税大户[N];文汇报;2000年
8 杨慧谨 张华莹;高校教师外流严重[N];安徽经济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金志明;用人靠竞争 分配看绩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黑龙江省高师培训中心 孙松滨 徐娜 吴晓滨;规范·科学·系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航;激励与约束——对我国高校业绩津贴分配制度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震;基于事业人假设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6 赖铮;高校教师的人性化管理:生命关爱和价值发挥[D];厦门大学;2007年
7 刘仁义;高校教师科技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珂;重庆市高校教师居住社区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2 向仁富;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索薪运动[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立刚;高校教师素质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艳;《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CAI课件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波;人力资本与高校职称评定[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6 施丽红;网络背景下大学师生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朱丽;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刘彩霞;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克勇;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胡兴河;高校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6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5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