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迷信心理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迷信心理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迷信是人类古老而又神秘的话题。出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迷信在我国也是较为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但令人不解的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中迷信心理也并不鲜见,并且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因此了解目前大学生的迷信心理特点,揭示迷信心理的产生机制,其意义自不待言。 西方心理学界很早就开始了对迷信现象的研究,但由于对“迷信”概念的界定和测定工具的不统一,使得先前的许多研究结果不甚一致。为了克服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采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有关“迷信”的心理学界定,并采用了基于这一界定的测量工具来研究当今中国大学生的迷信心理现象。在回顾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假设大学生迷信心理会在人口学变量上呈现差异性,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对迷信心理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915名大学生为被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结论如下: (1)大学生迷信心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2)大学生迷信心理在性别、年级、受教育水平、专业、16岁以前居住地、是否独生和宗教信仰上存在显著差异。 (3)大学生迷信心理与年龄存在显著正相关。 (4)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16岁以前居住地、是否独生和宗教信仰上存在显著差异。 (5)有势力他人和机遇心理控制源与迷信心理呈显著正相关;成熟型应对(问题解决和求助)方式与内控性心理控制源呈显著正相关,与有势力他人和机遇心理控制源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自责、退避和幻想)和混合型(合理化)应对与内控性心理控制源呈负相关,与有势力他人和机遇控制源呈显著正相关;“问题解决”应对与迷信心理呈显著负相关;“退避”、“幻想”、“自责”和“合理化”应对与迷信心理呈显著正相关。 (6)有势力他人和机遇控制源对迷信心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问题解决”对迷信心理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幻想”和“合理化”对迷信心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7)成熟型应对的“解决问题”在有势力他人控制源对迷信心理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幻想”这种不成熟应对在有势力他人和机遇控制源影响迷信心理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合理化”作为一种混合型应对在有势力他人心理控制源影响迷信心理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迷信心理 心理控制源 应对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1 文献综述8-21
- 1.1 迷信的界定8-9
- 1.2 迷信形成的心理机制9-11
- 1.3 迷信的影响因素11-18
- 1.4 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与迷信的关系18-21
- 2 问题的提出21-23
- 2.1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21-22
- 2.2 本研究探讨的问题22
- 2.3 研究假设22
- 2.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2-23
- 3 研究方法23-27
- 3.1 研究对象23-24
- 3.2 研究工具24-26
- 3.3 施测过程与数据的处理26-27
- 4 研究结果27-48
- 4.1 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特点27-35
- 4.2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特点35-38
- 4.3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迷信心理的相关分析38-41
- 4.4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对迷信心理的影响41-44
- 4.5 中介效应的检验44-48
- 5 讨论与分析48-55
- 5.1 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特点分析48-51
- 5.2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分析51-53
- 5.3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迷信心理的关系53-54
- 5.4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54
- 5.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4-55
- 6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7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衍刚;刘伯兴;;青少年心理控制源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杜志强;董方;;大学生学绩公平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昌高校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陈玉焕;赵倩;;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攻击性的影响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米豆豆;;时间管理倾向研究回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洁;;中国人迷信心理的起源、发展与现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霞;陈俊;刘秀艳;;广东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特点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梁熙;刘愫;汤沛;;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生活习惯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付思云;丁聪芬;周平艳;;小学儿童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廖婷婷;黄希庭;;大学新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梁丽;郭成;;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迷信心理的研究综述[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张江舟;潘建良;陶明;鲁广;何美文;;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林海程;李刚;钟天平;薛玫;梁勇;陈优康;钟卫芳;谢小芬;;服刑中女犯人现状与应付方式、心理控制源特点[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张进辅;陈永艳;;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杨眉;;“人际沟通分析学”在影响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上的实证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名;迷信心理探源[N];河北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勇;青年人的迷信心理不容忽视[N];长春日报;2006年
3 林子;“不祥数字”的命运走向何处[N];中国商报;2003年
4 任建党;开封炭素生产经营开始步入良性态势[N];开封日报;2007年
5 爱军;女性常见心理误区[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章彤 实习生 姜婉冰;民俗?迷信?我们为何难以辨别[N];江苏科技报;2010年
7 林建平;“吉祥号码”的温柔一刀[N];江苏经济报;2006年
8 陈燕琳;用药也有心理误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王新友;迷信为什么还有市场?[N];检察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罗安宇;小心街头诈骗[N];贵阳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理;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基于心理控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培峰;迷信与宗教信仰的认知与脑机制探索[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博;多水平框架下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偏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彭慰慰;模拟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及影响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美婷;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迷信心理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涛;中学生迷信心理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鲁利丽;大学生迷信心理、归因方式、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庆峰;大学生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迷信心理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娄霞;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休闲动机和无聊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熊艺;现代迷信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晖;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与体重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相关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俊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钟慧;6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许德镇;上海市硕士研究生多维度心理控制源、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迷信心理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8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