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湖北省立实验民众教育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5:00

  本文关键词:湖北省立实验民众教育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民众教育思潮是中国近代众多教育思潮之一。它勃兴于民国中后期,统一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之下,通过提倡和鼓吹民众教育,在当时全国蔚成了声势浩大的民众教育运动,影响极大。在众多教育流派及许多教育家的共同努力下,民众教育思潮准确地把握住了教育的发展脉搏,预示出了教育的发展方向,从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及教育实践层面,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当前,民众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民众教育思潮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与它在近代蓬勃发展的史实是很不相称的。本文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则,对近代湖北民众教育的中心机构——湖北省立实验民众教育馆进行整体考察,探索其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动因,把握其发展脉络,并从个案分析入手,对有代表性的民众教育馆进行剖析,从而进一步探寻湖北省民众教育的基本思想特点,揭示民众教育的实质,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藉此拓展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并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关键词】:民众教育 民众教育馆 湖北省立实验民众教育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52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引论8-14
  • (一) 选题价值与意义8-9
  • 1. 学术价值8-9
  • 2. 现实意义9
  • (二) 研究综述9-12
  • 1. 民众教育研究的专门著述9-10
  • 2. 相关学术论文10-12
  • (三) 研究范畴12-13
  • (四) 研究方法13-14
  • 二、近代民众教育馆兴办的历史背景14-17
  • (一) 社会上逐渐兴起民众教育思潮14-16
  • (二) 民众教育思想逐渐广泛的传播16-17
  • 三、湖北省立实验民众教育馆的发展历程17-22
  • (一) 酝酿期(1905——1928)17
  • (二) 创立期(1929——1932)17-19
  • (三) 兴盛期(1932——1938)19-20
  • (四) 衰落期(1938——1949)20-22
  • 四、湖北省立实验民众教育馆组织及人员22-28
  • (一) 组织机构22-25
  • (二) 人员构成25-28
  • 五、湖北省立实验民众教育馆的主要工作28-45
  • (一) 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民众智识28-34
  • 1. 白沙洲实验民众学校28-31
  • 2. 辅导私塾31-32
  • 3. 阅读出版及电教事业32-34
  • (二) 运用多种方法灌输民众思想34-37
  • 1. 讲演34-36
  • 2. 陈列展览36-37
  • (三) 着力于改善民众生活37-39
  • 1. 改造经济组织37-38
  • 2. 训练生产知能38-39
  • 3. 提倡服用国货39
  • 4. 改善民众生活39
  • (四) 培养民众良好的生活习惯39-42
  • 1. 举办各种赛事39-41
  • 2. 努力提倡国术41
  • 3. 对旧剧评书加以改良41-42
  • 4. 疾病防治42
  • (五) 调查实验研究42-45
  • 六、湖北省立实验民众教育馆的社会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45-50
  • (一) 社会影响45-47
  • 1. 改变了省会各界人士对于社会教育的错误观念45
  • 2. 使得省政府对于民众教育逐加重视45-46
  • 3. 辅导县民众教育馆并发起组织民众教育馆联合会46
  • 4. 丰富了省会民众的业余生活46-47
  • (二) 存在的问题47-50
  • 1. 经费不足47-48
  • 2. 人才匮乏48
  • 3. 活动效果有限48-49
  • 4. 未起到很好的研究实验辅导作用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后记55-5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妮娜;;民国社会教育研究综述[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2期

2 吴长领;;民众教育馆图书部探析[J];图书馆杂志;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丽娟;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1933-1937)[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湖北省立实验民众教育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89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0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