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对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回归生活世界成为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一理念逐渐暴露出一些实践隐患,表现为德育内容的简单化和泛化、德育过程的随意化和德育目的的平庸化。造成这些隐患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把握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理念时忽略了对其意蕴——意义世界的剖析和理解。这源于对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以及道德与生活的关系缺乏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为此,德育需要凸显"意义"主题,即德育要从笼统地观照生活的层面深入到观照意义的层面。这样,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才能走向深入,德育才能真正切入生活,服务于生活。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回归生活世界 德育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20世纪末,受西方“生活世界”理论的影响,我国德育理论界展开了反思和批判,“回归生活世界”逐渐被确立为德育发展的新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新一轮基础教育德育课程改革使学校德育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让我们看到回归生活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娅玲,陈卓;知性体验与道德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3 董春华,刘力;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初步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7期
4 邬向明;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2期
5 鲁洁;;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6 檀传宝;班建武;;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庆华;;对藏族牧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吴丽兵,陈贤忠;人的全面发展视界中的高校德育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肖德生;;胡塞尔对主客观时间关系的确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李海艳;;《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反思[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孙艳;德育模式:从"控制封闭型"到"自主开放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潘善斌;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刘艳琳;;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豆海红;;赞可夫和布鲁纳的教育理念之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传统道德在现实中为什么难以落到实处?[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2 陈庆超;;德性式微论[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3 张方玉;;幸福: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指向[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袁玲红;顾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伦理思考[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滕曦;;《Final Cut Pro入门与应用》实践教学课程浅谈[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罗栋;;范式:构成及其差异本质[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李猛;;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对两种文化的融合[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赵峰;;无翼之“鸟”为什么需要“鸟类学”?——对温伯格观点的反驳与思考[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殷世东;王守恒;;城市“流动学生”行为失范及其应对策略——基于安徽省阜阳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田兴国;;水浒忠┕壅逡閇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发军;农村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现状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启友;产学结合提升艺术设计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代芳芳;大学班级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赖丽君;小学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自我建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进强;当代中学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玉英;体验教育途径浅谈[J];安徽教育;2002年16期
2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高伟;体验:教育哲学新的生长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4 邹诗鹏;生活世界话语的困限与生存论的自觉[J];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5 谭斌;论教育学中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王本陆;教育腐败与教育德性[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5期
7 关尚敏;“体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05期
8 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4期
9 钱同舟;回归生活世界 重建德育模式[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卫珍;;国内学者“教育回归生活”研究综述:现状与不足[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2期
2 周铭;;乐学,愿学,会学——智障语文教学中联系生活设计活动例谈[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3 林娜;;小学英语教学回归生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1期
4 朱小琥;;学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桥梁和纽带[J];中国德育;2011年01期
5 郭永华;黄秀兰;;以人为本 构建海南中小学德育课程[J];新教育;2011年08期
6 张芸;;德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7 唐斌;朱永新;;杜威“教育即生活”本真意义及当代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0期
8 徐建平;;浅谈主体间性德育的理论内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胡春梅;;略论关涉现代人幸福的体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0 李春生;;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鸿;;固守德育为首,回归生活世界——青年学生品德培养的逻辑起点[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靳希平;;《另类胡塞尔》“另”在何处?(草稿提纲)[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建军;;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恋情结”及其克服[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倪梁康;;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6 王文婷;高成;;“李约瑟问题”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冬冰;;从洛克到胡塞尔——试论观念论的历史发展轨迹[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李朝东;;知识起源的前述谓经验之现象学澄清[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江怡;;胡塞尔是如何反对心理主义的?——对《逻辑研究》第一卷的一种解释[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汪堂家;;从先验现象学到知觉现象学[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教育厅新闻中心 王世赋;我省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有序推进[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2 孙振东;歧义颇多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刘惊铎 刘慧;回归生活世界促发道德体验[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余小茅;问题的实质是教育如何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求是杂志社 李文阁;哲学须回归生活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亓慧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探析[N];烟台日报;2008年
7 王鉴;教育学研究的新领域: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N];光明日报;2006年
8 衣俊卿;日常生活批判与社会科学范式转换[N];光明日报;2006年
9 张再林;读胡塞尔的《逻辑研究》[N];陕西日报;2002年
10 任之;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宝富;胡塞尔被动构造学说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胡典顺;数学:意义的领域[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唐杰;胡塞尔哥廷根时期“同感”概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余慧元;一种“纯粹”的经验如何可能?—胡塞尔现象学经验问题的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范民;胡塞尔意向性学说:历史的回顾与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7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8 陈志远;胡塞尔直观概念的起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曾水兵;从单向性到整体性:人学观转变与现代教育路向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昊宁;直观、自我与明见性[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忆琳;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道德教育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罗勤芳;回归生活世界的中学语文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崔卫峰;严格科学的哲学理想与胡塞尔的哲学观论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罗燕;胡塞尔对实验心理学的批判和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万俊;论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爱林;自在之物与纯粹意识[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炯;从内在时间意识到发生现象学——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一条进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田甜;胡塞尔科学哲学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焦红星;一般对象的现象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波;论美学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对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1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43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