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应激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应激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摘要】:采用问卷方法对701名高中生的焦虑及其相关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焦虑平均得分最高;男生的人际关系和受惩罚因子得分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其他和受惩罚四个因子上得分较高;农村高中生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和不适应感;社会支持、学习压力、消极应对和人际关系这四个因子对焦虑水平影响最大。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学院学工部;贵阳中医学院医学人文系;
【关键词】: 焦虑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将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等各方面的紧张生活事件(又称应激源),因其心理发育跟不上生理的发育,心理波动十分显著,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而处于焦虑的烦恼中。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少高中生表现出很高的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利,,钱铭怡;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国大学生常模修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2 张玉山;某医科大学生焦虑与抑郁状况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井铭;我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陈彦;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苏玲,宋欣;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与早期教育及其心理因素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4期
4 章成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和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余欣欣,肖庆延;高中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刘惠珍,吴长亮;心理咨询——塑造大学生科学世界观的美好事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杨荣华;基于人格系统的人格培养问题浅谈[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2期
8 石文山,陈家麟;维列鲁学派活动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柯韵徽,李宏伟;关注弱势学生群体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王正静;;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红;表情达意与心灵润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4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徐颖哲;小学生在与同学冲突情境下应对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董正宇;对医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梁晓珍;大学生恋爱观现状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肖晓玛;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门学泳;五年制师范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戴烽;寿险业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曾荣侠;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9 郑学琴;怀化市中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误区及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夏文玲;中学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学生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雨新;实验性诱发情绪的测量[J];心理学报;1991年01期
2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娄振山,扬爱如,陈慧,毛宗秀;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承渊;;“我叫不紧张”——摆脱焦虑[J];科学与文化;2011年09期
2 赵承渊;;“我叫不紧张”——关于压力与焦虑[J];证券导刊;2011年26期
3 刘霞;张跃兵;李荣琴;翟景花;许艳;;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7期
4 彭运石;冯永辉;莫文;;青少年心理应激模型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1年03期
5 韩殊梅;;警察幸福感的研究设计[J];华章;2011年13期
6 郭汉军;高兰;亚森·艾力;;关于应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调研[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7 韩柏光;;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激源解析与疏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宁凯;;基于应对理论的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9 袁苑红;;抹掉眼泪,重现笑容——应对孩子入学分离焦虑[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10 吕叙杰;;浅析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3 秦金亮;;学生课堂生活事件记忆的线索提取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明证;;自尊结构和个体心理调适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范如芬;余达淮;;贫困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侯友;陈中永;钟建军;;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马利艳;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于华林;;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从甫;焦虑也有正常与病态之分[N];健康报;2006年
2 张新德;正确对待焦虑原因[N];长春日报;2005年
3 石国兴邋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4 专刊记者 梁译;心理亚健康 你在关注吗[N];广元日报;2005年
5 赵飞;良好的情绪 健康的基础[N];山西科技报;2004年
6 贺天宝;心理门诊突现“考后就医”潮[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康心;烦忧谁之过 认知惹的祸[N];健康报;2003年
8 俞晓莉;抑郁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9 胡慧平;别让“心理感冒”断送前程[N];工人日报;2003年
10 汤世明;拒绝“恐非症”[N];健康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宓;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梁媛;某中医院校硕士生焦虑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曹静;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应对的中介效应与弹性的调节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欧颖;驾驶员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5 李涛;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惠;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段小池;生活事件、情绪调节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个性特征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19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1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