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材观对“二次开发”教材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杜威的教材观对“二次开发”教材的启示
【摘要】:杜威的教材观从教材目标观、教材功能观、教材结构观、教材内容观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文章在系统梳理杜威教材观的基础上,就这四个维度分别提炼出对新课程教师"二次开发"教材的有益启示,包括:"让儿童的本性实现自己的使命"、把教材作为"对付现在的一种指导方法"、将教材呈现为"通过反省思维而构成的东西"、"使教材心理化"。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关键词】: 杜威 教材观 教材“二次开发”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教材的“二次开发”是相对于课程和学科专家以及出版单位参与教材编制的“一次开发”过程而言的,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强,李如密;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沙琦,冯建军;论主体间性及其教育[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王志定;;IT环境下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2期
6 王骥;课程评价改革趋势探微[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7 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严仲连;德育课程及其特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9 龙宝新;从理性观的变迁看教育精神的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李长伟;批判与反思:教育学的生命之维——与李政涛同志商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3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贾存军;语文互动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世清;反思与重构:教育交往中的言语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许文果;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再认识[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世凤;小学德育新课程生活化取向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秀玲;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龙宝新;现代课程知识观演进的流派分析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洪伟;;高中政治教材素材的剪裁[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2 邓俊超;;精神:教育的存在之基[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1期
3 白雪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4 刘长海;;杜威的实用主义道德观及其德育思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5 牛桂红;李玉辉;;泰勒“学习经验”的含义及课程意义[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李yN;;探究与生成:杜威知识学习观解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7 赵宗孝;焦炜;;杜威与布尔迪厄民主教育思想的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宋颂;;理清线索 整合教材——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演进和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0年01期
9 耿富云;;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03期
10 李志强;;我国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研究30年[J];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春红;;“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环节分析——以岳麓版《历史必修Ⅰ》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为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2 黄曼君;;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融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3 肖斓楠;王宏伟;肖飞;魏思思;;基于学习对象的教材分析方法初探[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4 刘新科;;杜威教学思想的再认识(上)[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5 刘新科;;杜威教学思想的再认识(下)[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6 季苹;;杜威教育价值说[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7 张斌贤;;近十年杜威研究的新发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8 朱国仁;;论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9 陈焕章;;杜威理论评价中的非此即彼倾向质疑[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10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顾雪林;与世界教育大师零距离交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光明的事业 光明的人[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徐吉志 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傲多;新劳资关系有望给中国足球带来生机[N];法制日报;2010年
6 邬琼 魏黎明;恒大的足球事业[N];经济观察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郭丹 王海洋;用民主管理取代简单开罚单[N];本溪日报;2010年
8 束建德;世界第一枚冬奥会邮票[N];中国集邮报;2010年
9 金怡怡;他把家乡美景带入世博会[N];江阴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张滢;北师大成立“教育家书院”[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媛媛;艺术与经验[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梅;杜威的经验概念[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丽;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柏华;小学教师教材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7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如俊;论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郭华;价值判断是不可证实的吗?[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莉;杜威“经验”课程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邰杰;基于经验的杜威教育哲学基本命题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存建;杜威逻辑思想述评[D];西南大学;2009年
4 姜莉丽;约翰·杜威经验论美学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海萍;杜威经验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桑志坚;杜威教育哲学的人生视野及其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高经宇;美国实用主义技术观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何芳;论杜威的学生经验观及其现实意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金花;英语新教材“二次开发”的调查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跃锋;中学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19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1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