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18:29

  本文关键词: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考生 社会支持 压力源 应对方式 中介效应


【摘要】: 自考生相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自考生因其特殊性,会面临较多的压力源。当自考生面对压力情境时,不同的应对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社会支持作为个人与他人或其他团体之间的一种能够提供物质或精神上援助的一种社会联系,会影响自考生在面对压力情境时所采用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是心理社会压力与心理障碍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研究通过自编自考生压力源测评问卷,结合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评定问卷,探讨了社会支持在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根据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相关实证数据,设计并进行了自考生压力源干预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性别的自考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及各个维度上面,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性别的自考生在压力源方面,只有人际关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t=3.479,p.01),其他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应对方式方面,不同性别的自考生在求助和幻想两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1),总分和其他维度不存在性别的显著性差异。 (2)在社会支持方面,不同学科的自考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1);在压力源方面,在人际关系维度上,不同学科自考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几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应对方式方面,不同学科自考生在自责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095,p.01),在求助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t=-2.522,p.05),其他维度和总分都没有显著差异。 (3)社会支持评定方面,总分和客观支持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自考生压力源方面,人际关系和个人因素两个维度在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应对方式方面,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和退避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4)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上,不同的生源地在总分和各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自考生生压力源方面,城镇和农村在总分、人际关系、日常经济因素和前途因素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5)自考生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上存在显著(t=4.010,p.01);在压力源的日常经济因素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t=-3.073,p.01);在应付方式总分和其他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6)在社会支持方面,不同的家庭年收入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主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自考生压力源方面,不同家庭年收入在压力源总分、人际关系、日常经济因素和前途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文化水平也影响自考生的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 (7)自考生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各个维度相关显著。 (8)社会支持在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社会支持在自考生压力源和积极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也显著;社会支持在自考生压力源和消极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也显著。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两个维度,在自考生压力源和积极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客观支持在自考生压力源和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中介正效应。 (9)增加自考生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有效降低自考生心理压力。
【关键词】:自考生 社会支持 压力源 应对方式 中介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论文研究综述11-23
  • 1.1 自考生研究现状11-13
  • 1.1.1 本研究中自考生的界定11
  • 1.1.2 我国目前自考生研究现状11-13
  • 1.2 社会支持研究综述13-16
  • 1.2.1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定义13-14
  • 1.2.2 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14
  • 1.2.3 国内外社会支持作用研究的现状14-16
  • 1.3 应对方式研究综述16-18
  • 1.3.1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的定义16-17
  • 1.3.2 应对方式研究现状17-18
  • 1.4 压力源研究及界定18-20
  • 1.4.1 压力源(stressor)的定义18
  • 1.4.2 压力源研究现状18-20
  • 1.5 中介效应研究20-21
  • 1.5.1 中介效应(mediator effect)的定义20
  • 1.5.2 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20-21
  • 1.6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设计21-23
  • 1.6.1 以往研究的不足21
  • 1.6.2 问题的提出21-22
  • 1.6.3 研究意义22
  • 1.6.4 研究假设22
  • 1.6.5 研究目的和方法22-23
  • 2 研究一自考生压力源测评问卷编制23-31
  • 2.1 自考生压力源测评问卷的编制23-31
  • 2.1.1 自考生压力源测评问卷的编制步骤23-24
  • 2.1.2 自考生压力源测评问卷的7 个因素及其题项24-25
  • 2.1.3 研究对象25
  • 2.1.4 数据处理25
  • 2.1.5 结果和分析25-27
  • 2.1.5.1 自考生压力源7 因素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25-27
  • 2.1.5.2 自考生压力源6 因素结构模型验证性分析27
  • 2.1.5.3 自考生压力源5 因素模型结构验证性分析27
  • 2.1.6 自考生压力源5 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分析27-30
  • 2.1.6.1 研究对象27-28
  • 2.1.6.2 数据处理28
  • 2.1.6.3 结果与讨论28-30
  • 2.1.7 对自考生压力源调查问卷的进一步分析30-31
  • 2.1.7.1 自考生压力源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30
  • 2.1.7.2 自考生压力源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30-31
  • 3 研究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31-63
  •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31-33
  • 3.1.1 研究对象31-32
  • 3.1.2 研究工具32-33
  • 3.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2
  • 3.1.2.2 自考生压力源评定问卷32
  • 3.1.2.3 应对方式评定问卷32-33
  • 3.1.3 研究方法33
  • 3.1.4 被试施测及处理33
  • 3.2 数据分析结果33-56
  • 3.2.1 自考生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基本状况分析33-34
  • 3.2.2 不同性别自考生的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性比较34-35
  • 3.2.3 不同学科自考生的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性比较35-36
  • 3.2.4 不同年级自考生在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36-37
  • 3.2.5 不同生源地自考生在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37-38
  • 3.2.6 自考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在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38-39
  • 3.2.7 自考生不同家庭年收入在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39-42
  • 3.2.8 父母文化水平不同的自考生在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42-50
  • 3.2.9 自考生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分析50-52
  • 3.2.10 自考生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52-53
  • 3.2.11 社会支持在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53
  • 3.2.12 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53-56
  • 3.3 分析与讨论56-62
  • 3.3.1 自考生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基本状况56-57
  • 3.3.2 不同性别自考生的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之间差异性分析..57
  • 3.3.3 不同学科自考生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差异分析57-58
  • 3.3.4 不同年级自考生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差异性分析58
  • 3.3.5 不同生源地自考生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之间差异分析58-59
  • 3.3.6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之间差异分析59
  • 3.3.7 自考生不同家庭收入在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59-60
  • 3.3.8 父母文化水平不同的自考生在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60
  • 3.3.9 自考生社会支持、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分析60-61
  • 3.3.10 社会支持在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61-62
  • 3.4 结论62-63
  • 4 研究三自考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63-67
  • 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3
  • 4.2 研究对象和方法63
  • 4.3 研究工具63
  • 4.4 研究程序63-64
  • 4.5 数据处理64
  • 4.6 数据分析结果64-65
  • 4.7 讨论与分析65
  • 4.8 结论及建议65-67
  •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3
  • 附录73-79
  • 致谢79-80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茹,张磊,陈雁飞,史晓敏;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3 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6期

4 刘奉越;高校自考生的学习挫折成因及教育应对[J];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郭浙斌;;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生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朱卫红,李明富;三类家庭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7 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8 邓硕宁;廖婷婷;刘文政;叶海燕;程科;;大一新生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和自我价值感之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9 李海青;孙志军;;自考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10 丁新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9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59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