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2:3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生活事件 应付方式 心理健康


【摘要】: 本研究对国内外有关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进行了深入地理论探讨,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阐述,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等工具对吉林某高校304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大学生的压力、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不同背景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的差异进行分析,为高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参考资料。 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率最高的前五项是:考试失败或不理想,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学习负担重,生活习惯明显变化和与同学好友发生纠纷。(2)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成人常模水平。(3)不同背景大学生在心理应激量、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上都存在差异。(4)大学生心理应激量的六个因子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正相关。成熟的应付方式与SCL-90的所有因子均成负相关,不成熟应付方式混合型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症状的所有因子均成正相关,并且达到显著水平。大学生的心理应激量与成熟的应付方式呈负相关或弱的正相关,与不成熟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 生活事件 应付方式 心理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1 引言8-17
  • 1.1 心理压力的研究8-10
  • 1.1.1 压力的含义8-9
  • 1.1.2 压力源9
  • 1.1.3 心理压力9-10
  • 1.1.4 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现状10
  • 1.2 应付方式的概念、分类以及研究现状10-12
  • 1.2.1 应付方式的概念、类型10-11
  • 1.2.2 应付方式研究现状11-12
  • 1.3 心理健康的含义、标准及其研究现状12-13
  • 1.3.1 心理健康的含义12
  • 1.3.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2-13
  • 1.3.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13
  • 1.4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13-15
  • 1.4.1 压力与应付方式的关系13-14
  • 1.4.2 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4
  • 1.4.3 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4-15
  • 1.4.4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15
  • 1.5 问题的提出15-17
  • 1.5.1 提出问题及研究假设15-16
  • 1.5.2 研究目的16
  • 1.5.3 研究意义16-17
  • 2 研究方法17-20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工具17-18
  • 2.2.1 自编的个人背景资料调查表17
  • 2.2.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17
  • 2.2.3 应付方式问卷17-18
  • 2.2.4 症状自评量表18
  • 2.3 研究程序18-19
  •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19-20
  • 3 研究结果20-32
  • 3.1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的现状20-23
  • 3.1.1 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20-21
  • 3.1.2 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现状21
  • 3.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21-23
  • 3.2 不同背景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的差异23-29
  • 3.2.1 不同背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23-25
  • 3.2.2 不同背景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差异25-26
  • 3.2.3 不同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26-29
  • 3.3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9-31
  • 3.3.1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9-30
  • 3.3.2 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0
  • 3.3.3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应付方式的关系30-31
  • 3.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31-32
  • 4 讨论32-36
  • 4.1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32-33
  • 4.1.1 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分析32
  • 4.1.2 大学生应付方式现状分析32
  • 4.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32-33
  • 4.2 不同背景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的差异特点分析33-34
  • 4.2.1 不同背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特点分析33-34
  • 4.2.2 不同背景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差异特点分析34
  • 4.2.3 不同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特点分析34
  • 4.3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34-36
  • 4.3.1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34
  • 4.3.2 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4-35
  • 4.3.3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付方式的关系35-36
  • 5 结论36-38
  • 5.1 结论36-37
  • 5.2 建议37-38
  • 5.2.1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37
  • 5.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37-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40-46
  • 致谢4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鑫;大学生压力应对的智慧隐含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伟;心理感受性的测量及其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3 梁燕;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罗小婧;社会支持对抑郁的影响:预先应对和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袁红丽;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6 刘恋;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情绪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6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76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