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
本文关键词:学校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教育 生态意识 生态价值观 生态环境 教育体系 学校 当代学生 培养高素质人才 生态素养 生态文化
【摘要】:正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培养和发展个体的生态价值观,强化生态意识,是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还处在发展中的学生,其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和稳定。对学生进行恰当而完善的生态教育,将会极大
【作者单位】: 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
【关键词】: 生态教育 生态意识 生态价值观 生态环境 教育体系 学校 当代学生 培养高素质人才 生态素养 生态文化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培养和发展个体的生态价值观,强化生态意识,是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还处在发展中的学生,其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和稳定。对学生进行恰当而完善的生态教育,将会极大地促进当代学生生态意识和生态修养的提高,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发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建滨;都玉蓉;;中小学开展生态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教学与管理;2007年33期
2 石竹;;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生态意识调查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张永红;刘文良;;环境文学:生态教育的生动“教材”[J];教学与管理;2007年07期
4 刘文良;张永红;;重视环境文学教学 加强大学生生态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朱国芬;;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教育体系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6 邹晓红;生态教育应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J];黑龙江教育;2001年Z2期
7 朱国芬;;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教育体系[J];环境教育;2006年10期
8 黄静;生物学教学中的生态教育初探[J];生物学教学;1995年09期
9 林维晟,林旖宏;培养生态意识 提高行动技能[J];南平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10 陈小幸;论地理教学中的生态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红燕;;生态教育是实现绿色奥运的基石[A];北京奥运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论文集[C];2002年
2 陈欣;唐建军;;试论生态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措施[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杨深;靳东晓;;从人居环境科学到城乡协调规划实践——以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中山市总体规划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孟明浩;顾晓艳;章健;;生态旅游的生态教育功能的实现[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谷洁;;开展生态教育——和谐社会中科普场馆的社会责任[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C];2005年
6 张茵;;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风景园林专业生态伦理教育探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红;;将生态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中[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8 曾奕东;;论城市绿地生态意识[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9 徐凤翔;;独具特色的北京灵山生态科普教育基地[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郝润全;高建国;李云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梧;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还是从成人抓起[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2 姚莉莉 黄晓华;海南应实施全民生态教育[N];海南日报;2005年
3 上海市崇明县教育局局长 黄强;生态教育:立足现在走向未来的教育[N];文汇报;2010年
4 王蓉 汤涧;10个本科生 7个湿地盲[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许清涛;欠发达地区更要注重生态教育[N];吉林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常河;两亿元投向生态教育[N];江淮时报;2005年
7 记者 陈宗立邋通讯员 罗斌;甘肃泾川生态教育从未成年人抓起[N];光明日报;2008年
8 徐莉丽;让生态教育内化为特色发展之魂[N];成都日报;2008年
9 俞可;水,生态教育的原点[N];文汇报;2006年
10 陈胜伟;让生态教育走进课堂 建议设立全国生态日[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尼庆伟;沈阳卧龙湖湿地生态退化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海量;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兴春;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宋文东;红树植物红海榄系列化学组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6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7 吴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D];浙江大学;2004年
8 曹瑞娟;宋代生态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王周;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令昕陇;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生态意识[D];兰州大学;2007年
2 王玲;大学生生态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马晓昕;苏南学校中学生生态教育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吴启凤;高校生态教育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笑禹;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教育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璇;苏南地区小学与学前教育教师生态教育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党超;秦汉生态文化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8 张健;东山瑶民俗文化中的生态适应及生态意识[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海云;论生态文明与理性生态人的塑造[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万修芬;雅克·贝汉生态纪录电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22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2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