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移情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4:21
本文关键词:小学儿童的移情特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学儿童移情 移情连续体 情绪情感识别 自我情绪情感体验
【摘要】: 移情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的情感形式,长期以来,一直都受到社会心理学家和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的重视。移情指的是既能分享他人情绪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是个体由真实或想象中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相似或一致的自我情绪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移情是人们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是维持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并且伴随人的整个发展过程。许多研究者认为移情不仅能增强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还能降低攻击等反社会行为。因此,关于移情的研究对减少犯罪、攻击等反社会行为,增加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移情有着不同的定义和测量方式,得到的结果也存在差异,对于儿童移情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本研究采用了Janet Strayer关于移情的定义和他提出的移情连续体工具来考察小学儿童的移情,探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儿童的移情特点,以及儿童对不同情绪情感类型的移情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发现:一、小学1~6年级儿童对情景故事中人物情绪情感的识别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基本都能正确识别情景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情感。二、在自我情绪情感体验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低年级儿童对愤怒情绪情感的自我体验频率百分比显著低于高年级儿童,而在高兴、伤心和害怕情绪情感的自我体验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对四种基本情绪情感的自我情绪情感体验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三、在移情的情绪情感维度上,儿童的移情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是儿童对不同情绪情感的移情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儿童对愤怒情绪情感的移情显著低于高年级儿童,而对高兴、伤心和害怕情绪情感的移情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所有年级组儿童都是对高兴情绪情感的移情百分比最高,对愤怒情绪情感的移情百分比最低。四、在移情连续体的得分上,高年级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儿童,即移情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且移情水平的提高是因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移情随年级的增长会有质的差异,即从关注外在事件的认知移情到关注人物内部心理状态的认知移情。五、在情感维度和移情连续体的得分上,儿童的移情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小学儿童移情 移情连续体 情绪情感识别 自我情绪情感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9
-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9-19
- 1.1 移情的概述9-11
- 1.1.1 移情的定义9-10
- 1.1.2 移情的发展阶段10-11
- 1.2 儿童移情的研究现状11-12
- 1.2.1 儿童移情的年龄特点11
- 1.2.2 儿童移情的性别差异11
- 1.2.3 儿童对不同情绪情感类型的移情11-12
- 1.3 儿童移情的相关研究12-13
- 1.3.1 移情与道德发展12
- 1.3.2 移情与亲社会行为12-13
- 1.3.3 移情与攻击行为13
- 1.4 移情的测量13-17
- 1.4.1 问卷量表的测量方法14
- 1.4.2 生理指标的测量方法14
- 1.4.3 移情连续体14-16
- 1.4.4 其他测量移情的方法16-17
- 1.5 问题提出17-19
- 1.5.1 研究目的17
- 1.5.2 研究假设17
- 1.5.3 研究意义17-19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19-22
- 2.1 被试19
- 2.2 研究工具19
- 2.3 指导语19
- 2.4 实验程序19-20
- 2.5 评分标准20-21
- 2.6 数据分析21-22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与分析22-29
- 3.1 儿童对人物情绪情感的识别和自我情绪情感体验22-23
- 3.1.1 儿童对人物情绪情感的识别22-23
- 3.1.2 儿童的自我情绪情感体验23
- 3.2 儿童的移情23-29
- 3.2.1 不同年龄组儿童的移情24
- 3.2.2 儿童对不同情绪情感类型的移情24-25
- 3.2.3 移情的性别差异25-26
- 3.2.4 移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26-29
- 第四部分 讨论29-34
- 4.1 小学儿童情绪情感识别和自我情绪情感体验的特点29-30
- 4.2 情绪情感识别、情绪情感体验与移情30-31
- 4.3 儿童对不同情绪情感类型的移情31-32
- 4.4 儿童移情水平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提高32-34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34-35
- 5.1 结论34
- 5.2 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34-35
- 5.2.1 本研究的不足34
- 5.2.2 未来研究展望34-35
- 参考文献35-37
- 附录37-39
- 后记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景英,盖笑松;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秀芳;大学生的移情结构及其与积极人格、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38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3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