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实用主义主导下的新加坡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08 18:06

  本文关键词:实用主义主导下的新加坡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新加坡 教育 实用主义


【摘要】: 新加坡因国小民寡,民族结构复杂,与周边国家民族、宗教差异显著等特殊的国情,使其生存和发展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家各项政策注重实利和功用,教育有着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政府把教育作为实现政治、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重视发展教育,加大对教育的干预,在教育上实行双语制度、分流制度、并强化公民道德教育,使教育对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了政治长期稳定、种族关系相对和谐,经济发展速度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并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实用主义的教育也使得新加坡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新加坡的实用主义教育更多是站在国家的层面来构建,相对地忽视了个人的需要,造成了学生负担的沉重,创新能力不足;母语水平低下,传统文化衰落;竞争白热化,人际关系的冷漠;德育政治化、表面化严重,功利主义盛行;狂热追逐经济成就和物质利益,相对忽视了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
【关键词】:新加坡 教育 实用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533.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第一章 新加坡教育的整体背景13-18
  • 第一节 历史和地理背景13-16
  • 一、历史背景13-14
  • 二、地理条件14-16
  • 第二节 种族、文化及政治生态背景16-18
  • 一、多元的种族结构和社会文化16
  • 二、威权整治下的政治生态16-18
  • 第二章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新加坡教育18-24
  • 第一节 二战前新加坡的教育状况18-21
  • 一、英语学校18-19
  • 二、方言学校19-20
  • 三、教育放任自流的后果20-21
  • 第二节 战后及半自治时期的新加坡教育21-24
  • 一、殖民当局对教育政策的调整21-22
  • 二、双语政策雏形的形成22-24
  • 第三章 人民行动党执政以后的新加坡教育24-37
  • 第一节 行动党执政后的教育政策的调整24-26
  • 一、自治后的主要教育原则24-25
  • 二、培养国家意识的政策25-26
  • 第二节 教育与新加坡政治26-30
  • 一、教育与新加坡建国27-29
  • 二、教育与行动党的执政地位29-30
  • 第三节 教育与新加坡的经济30-37
  • 一、经济恢复阶段(1959 年——1978 年)的教育31-32
  • 二、经济腾飞阶段(1979 年——1984 年)的教育32-33
  • 三、经济重整阶段(1985 年——1997 年)的教育33-35
  • 四、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 年至今)的教育35-37
  • 第四章 新加坡的主要教育制度37-56
  • 第一节 双语制度37-41
  • 一、双语政策的选择和推行37-39
  • 二、双语政策的调整和完善39-41
  • 第二节 分流制度41-45
  • 一、分流制度的产生及内容41-44
  • 二、影响分流制度的经济和政治因素44-45
  • 第三节 道德教育45-56
  • 一、德育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45-47
  • 二、德育措施的实施47-52
  • 三、新加坡德育功能及其体现52-56
  • 第五章 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56-63
  • 第一节 实用主义教育的积极影响56-58
  • 一、对国家新加坡的政治积极影响56-57
  • 二、对经济的积极影响57
  • 三、对文化的积极影响57-58
  • 第二节 实用主义教育的消极影响58-63
  • 一、应试教育严重和创新能力不足58
  • 二、母语式微和传统文化衰落58-59
  • 三、德育政治化和表面化严重59-60
  • 四、功利主义浓厚和精神生活疲软60-61
  • 五、公民社会成长缓慢61-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71
  • 后记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心宇;;新加坡发展秘诀:不错过一个人才[J];共产党员;2011年12期

2 陈攀文;;实用主义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价值探析[J];世纪桥;2011年11期

3 李俊;;浅谈艺术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用主义特征[J];华章;2011年19期

4 孙少石;;实用主义调解制度在中国基层司法的实践[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吴立云;;实用主义思潮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6 黄晓波;;大学的自治与尽责——基于高等教育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阎愚;;实用主义法经济学视域下的冲突法研究——评《冲突法中的政策与实用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8 张静;李楠楠;吴琼;;浅析实用主义国民性格对美国中情局内部文化的影响[J];社科纵横;2011年05期

9 朱清河;;论永恒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启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0 郑宝霞;;论古典实用主义的经验概念[J];江汉论坛;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策;;实用主义在欧洲(提纲)——魏欣格尔的实用主义[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文极;;实用主义研究的现代意义[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吕存诚;;试探实用主义进路的大前提证立——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4 鲁塞尔·亚瑟·史密斯;;花园城市——新加坡[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5 蒲勇健;;案例2 新加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6 张桂权;;试析詹姆士的实用主义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自勇;;新加坡将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吗?[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王凤才;;实用主义对霍耐特的影响(论文纲要)[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袁祖社;;社群共同体之“公共善”何以具有优先性?——“实用主义”政治伦理信念的正当性辨析[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马如俊;;实用主义的道德智慧——道德情境中的抉择[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贞发;新加坡为什么能保持廉洁和活力[N];广州日报;2010年

2 ;南洋明珠——新加坡(二)[N];国际商报;2011年

3 市住建局局长 华方耀;赴新加坡学习培训的感受和思考[N];辽源日报;2011年

4 杨寿堪;“实用主义”辨析[N];人民日报;2011年

5 英国《经济学人》 本报编译 陈嘉;萨科奇的“社会主义”是实用主义[N];世界报;2008年

6 记者 肖姗;杨卫泽会见新加坡客人[N];南京日报;2011年

7 詹姆斯·L·克劳克 SEC首席会计师 高鹤 秦毓 编译;保证概念基础和实用主义的适当平衡[N];中国会计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叶慧珏;新加坡“移动电子政府”:社会治理思路悄然改观[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编辑 施晓慧 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王如君;美国:单边主义+实用主义[N];人民日报;2001年

10 李敏;日产汽车坚定“实用主义路线”[N];中国企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陈锦文;中医学在新加坡的历史现状研究及其前景展望[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留华;数学、指号学与实用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燕南;论实用主义法理学进路下的国际经济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高峰;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的历史成因及社会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蔡宏伟;确定性的寻求[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海鸥;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的文化叙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徐积平;实用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5年

9 郭恋东;论中国现代文坛对“意识流”的接受[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晶洁;丹尼尔·布尔斯廷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寿清;实用主义主导下的新加坡教育[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3 李艳;从媒介中心观看美国新闻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胡佳;杜威的教育哲学[D];武汉大学;2005年

5 王英;利文斯通现象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武少青;顾炎武旅游考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沈鹏飞;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安徽大学;2004年

8 陈红星;胡适实用主义之认识[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卫花;对蒯因逻辑中“本体论承诺”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亦聪;跨界破产之主从程序模式评议[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41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41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