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8-11 09:00

  本文关键词: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问题学生 教育对策 综述


【摘要】:通过对近十年关于"问题学生"教育对策的论文梳理,对国内"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研究从外在诱因,内在心理,个案分析,经验总结和借鉴其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此让大家明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而推动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从而为"问题学生"的转变提供更多的有益帮助。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对策 综述
【基金】: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贫困县‘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0527045B)
【分类号】:G451.1;G78
【正文快照】: “问题学生”研究在我国是90年代中期才开始兴起的一个新兴研究门类。关于“问题学生”的界定,卢尧、黄少兵、汪学余等人在《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界定研究综述》(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第5期上)一文中作了全面的阐述:国内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范晋;;班主任育人与医生治病——谈问题学生的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6年07期

2 黄廷宏;刘新建;;要给“问题学生”留面子[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6年11期

3 朱丰;;寻找缺失的“成功体验”——转化问题学生的一种策略[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3期

4 徐美英;;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指导[J];科学教育;2006年06期

5 唐中伦;倾斜的家教与“问题学生”[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3期

6 唐海海,房超平;让“问题学生”喜欢教师[J];人民教育;1999年12期

7 陈双喜;徐红伟;彭风雷;;“问题学生”的家庭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年10期

8 薛剑刚;;“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11期

9 张琳;;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志强;;问题学生管理对策的实效性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2 阿合买提江·艾尔肯;努力·赛买提;;试论当代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J];法制与社会;2011年16期

3 邵香菊;;赏识教育: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方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蔡伟伟;郑召关;;浅谈职业教育的“待优生”转化[J];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07期

5 马思维;;论成功体验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冯双宏;;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探究——论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平;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管洵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杨臻;中学生违规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的部分学校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爱芬;中学师生冲突现象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的部分中学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洪林;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刘心;中学生道德行为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义萍;中学师生冲突的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源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9 吕香妹;中小学教育会诊制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卓琴;成功体验在厌学型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9期

2 罗世瑛;“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桂林;苏琦雄;;让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J];教师;2011年23期

2 白宝勤;;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灵之灯——班主任工作手记[J];小学阅读指南(中);2011年07期

3 向准;;问题学生的转化艺术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4 张继龙;;用“四心”转化教育“问题学生”[J];吉林教育;2011年26期

5 商其峰;;对待“问题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宽容心[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4期

6 乔海涛;;浅析“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黑河教育;2011年06期

7 谭龙海;;问题学生与有效问题教学[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8 烟草味道;;兄弟[J];男生女生(银版);2003年07期

9 马莉莉;;用爱为“问题学生”导航[J];辽宁教育;2011年Z2期

10 卢俊峰;;浅谈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昕;石金涛;;博弈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综述[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子燕;张晓春;;中医药对胃动素影响的研究概况[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卢雯玲;刘铜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消渴病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双旗;方显明;黄绍湘;;中医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近况[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5 梁宁;林启云;;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6 张庆文;李苹;;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状[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魏智慧;鲁智惠;;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近况[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熊丽辉;;《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法应用现状及展望[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振华;王玉蓉;;脂质体表面电荷的研究进展[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小红;周申立;张鑫;;构建土地发展权优化土地利用规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开红;理性反思 以爱教育[N];广元日报;2005年

2 汉滨初中 刘明斌;浅谈问题学生的教育[N];安康日报;2009年

3 沙县城二小学 洪秀清;浅谈当前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N];三明日报;2009年

4 临洮县西街小学 杨洁;浅析问题学生成因[N];定西日报;2009年

5 孙瑞灼;票决问题学生去留不过是“伪民主”[N];中国妇女报;2010年

6 山东省临沭县白旄中学 李玉兰;问题学生案例初探[N];学知报;2011年

7 红袖;如何让问题学生突破缺点[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张栋;网络时代警惕问题学生[N];光明日报;2002年

9 白河二中 卫志强;留守学生的品德现状及教育对策[N];安康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徐莹波;“问题学生”何去何从[N];桂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莉君;创造教育障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明贞;穴位埋线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袁久志;土茯苓和伸筋藤的化学成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5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7 李飞;企业成长路径与商业模式的动态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柳笛;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本玉;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原因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鲁化堂;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杜春梅;初中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颖;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关爱华;教育视野下的女大学生成才问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韩洁;小学学校道德教育现存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贺兵兵;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旭雯;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及其教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谭娜;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现状及教育对策[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孙玉杰;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少年道德的不确定性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55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55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2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