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口传特质及教育启示
本文关键词:《论语》口传特质及教育启示
【摘要】:从教育的角度审视《论语》,发现它有着极其明显的口传特质。《论语》口传特质主要表现在其传授主题?传授内容?传授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语》的传授具有"对话"、"活态"、"化育"等教育特性。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口传 教育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08JZD0027)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一《论语》的口传特质两千多年来,一个孔子,一部《论语》,一个天下,一脉相承,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论语》,《论语》有着极其明显的口传特质。《论语》口传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论语》传授主题的口传性1.“论语”命名的本义“论语”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诗亚;华夏民族认同的教育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晁福林;;从上博简《诗论》第25简看孔子的天命观——附论《诗》之成书的一个问题[J];学术月刊;2006年12期
2 刘惠萍;;在书面与口头传统之间——以敦煌本《舜子变》的口承故事性为探讨对象[J];民俗研究;2005年03期
3 胡悦超;;对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王竞芬;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略论邵雍儒道兼综的境界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吴微;姚鼐的宋学情结与文章风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张学智;中国实学的义涵及其现代架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傅道彬;春秋:城邦社会与城邦气象[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9 胡可涛;;《论语》的语言学诠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庞万里;二程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进;;朱熹宗教观探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蒲生财;;中学化学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体现教材价值功能[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8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柯小刚;;黑尔德“世代生成的时间经验”与儒家“慎终追远“的祭礼空间——对中国伦理“井源”的一个政治现象学-解释学探入[A];“现象学与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现象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
本文编号:675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7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