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04:18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教育指标 指标体系 评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把焦点放在子女能否接受较高质量教育的问题上。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资本),其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逐渐成为社会结构的核心。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然而,从我国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的长期存在都严重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目前国内义务教育存在较大差距、非均衡发展的现象,国内社会各界包括教育界已对此投入了较多的目光,成为进入新世纪后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对整个国民的来说,为尽量避免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会对教育质量、人口素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何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而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述评。接着,针对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等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在现阶段哈尔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因。文章重点在于构建了哈尔滨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育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等3个一级指标。据此,作者通过文献回顾、数据搜集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哈尔滨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推进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本文的主要方向,构建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哈尔滨市义务教育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将指标数据结果分析与问卷调查分析相结合得出的结论提出现阶段哈尔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是本文的创新。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教育指标 指标体系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5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1-13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11-12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12
  •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5-16
  •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方法16
  • 1.3.1 论文研究的思路16
  •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16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16-18
  • 第2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理论综述18-26
  • 2.1 相关概念的阐述18-23
  • 2.1.1 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18-20
  • 2.1.2 教育指标与教育指标体系20-22
  • 2.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及衡量标准22-23
  • 2.2 相关理论23-25
  • 2.2.1 人力资本理论23-24
  • 2.2.2 公共产品理论24-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非均衡发展成因分析26-36
  • 3.1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26-34
  • 3.1.1 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6-27
  • 3.1.2 哈尔滨市经济、社会与义务教育协调发展情况27-28
  • 3.1.3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发展情况28-34
  • 3.2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成因分析34-35
  • 3.2.1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34
  • 3.2.2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制约34-35
  • 3.2.3 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上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的模型设计36-49
  • 4.1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的内涵与原则及功能36-38
  • 4.1.1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内涵36
  • 4.1.2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原则36-37
  • 4.1.3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的功能37-38
  • 4.2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38-43
  • 4.2.1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38-39
  • 4.2.2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9-40
  • 4.2.3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40-43
  • 4.3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权重的确定43-45
  • 4.3.1 权重的含义与特点43
  • 4.3.2 评价权重确定的方法选择43-44
  • 4.3.3 熵权法确权方法的基本步骤44-45
  • 4.4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方法的选用及模型的构建45-48
  • 4.4.1 评价方法的选择45-46
  • 4.4.2 模糊积分的基本原理和步骤46-47
  • 4.4.3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47-48
  • 4.4.4 二阶段评价模型的构建48
  • 4.5 本章小结48-49
  • 第5章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实证49-58
  • 5.1 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49-51
  • 5.1.1 调查问卷设计与指标的数据收集49-50
  • 5.1.2 指标数据的预处理50-51
  • 5.2 实证评价51-55
  • 5.2.1 基于熵权法的权重确定51
  • 5.2.2 模糊积分值计算51-54
  • 5.2.3 基尼系数分值计算54-55
  • 5.3 评价结果分析55-57
  • 5.3.1 综合结果分析55-56
  • 5.3.2 分项结果分析56-57
  • 5.4 本章小结57-58
  • 第6章 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58-62
  • 6.1 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58-59
  • 6.1.1 强化市级政府调节作用、健全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58
  • 6.1.2 建立城乡均衡统一的投资机制58-59
  • 6.2 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59-60
  • 6.2.1 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59-60
  • 6.2.2 促进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的原则60
  • 6.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60-61
  • 6.3.1 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机制、在职教师培训机制60-61
  • 6.3.2 落实并完善城乡教师轮岗制、对口制交流61
  • 6.4 本章小结61-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68-69
  • 致谢69-70
  • 附录一70-74
  • 附录二74-77
  • 附录三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李化树;王卫霞;;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浅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2 杨宏;徐海珍;董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府责任[J];华章;2011年20期

3 陈均;;浅谈城市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6期

4 吕吉;;义务教育师资失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李亚辉;闫帅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衡水市桃城区为例[J];学理论;2011年16期

6 任樝;;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思考[J];北京教育(普教);2010年07期

7 余栋;唐林;;评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维度[J];统计与决策;2011年13期

8 ;观点[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7期

9 杨景玉;;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J];学理论;2011年24期

10 蒋平;;《规划纲要》视域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平性论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翟静丽;;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行为失当的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金花;;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选择:日本的经验与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亚君;高长波;;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红;;性别视野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方中雄;;均衡发展——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通讯员 马家松;合肥:市区义务教育率先实现均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安耀武;界首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N];安徽日报;2009年

3 高群 宁志成;无锡再推新政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于国宁;无锡启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5 晚报记者侯伶俐 通讯员李鹏;今年义务教育锁定“均衡发展”[N];孝感日报;2009年

6 记者 姚学文 徐行;芙蓉区均衡发展义务教育[N];湖南日报;2009年

7 ;农工党鞍山市委: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N];友报;2009年

8 赵晖;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N];无锡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林霞;均衡发展成我省今后义务教育工作核心[N];山西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陈小艳;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令平;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屈宏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艳;城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智源;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冯佳娟;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朝戈;鄂尔多斯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丹;二战后美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承丽;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地方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7 吴海潮;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斯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姜延文;临清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灵娥;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1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81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8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