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域下新型大学师生关系问题探究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视域下新型大学师生关系问题探究
【摘要】:科学发展观对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的引领作用,通过对目前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论述目前师生关系现状产生的原因,探索在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背景下创建新型大学师生关系的现实途径。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学 师生关系 创建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070557)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道路,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素红;;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5期
2 许玲俊;;当前大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8年30期
3 刘煜;蒋重清;;高校德育中师生情感效应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袁贵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哲学研究;2005年11期
5 段旭光;;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谧;;价值视阈中的“以人为本”[J];蚌埠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2 李显文;;“以人为本”英译辨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别祖云;高剑;;以人为本的双重解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郭素红;;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5期
5 邹绍清;李国安;李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11期
6 程良;;奥林匹克精英体育制度背后的“以人为本”价值取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7 彭培兰;王明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的全面发展[J];化工质量;2006年03期
8 叶育新;;科学发展观之先进文化含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张亚雄;;“以人为本”是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价值选择核心[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年01期
10 梅军;;试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涯辅导[J];教育与职业;2007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善超;;“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研究综述[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春;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陈云芝;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张国忠;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秦廷国;人的和谐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长虹;实践批判的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6 彭建军;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的历史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田俊峰;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李树铭;论当代中国“生态观点”的实践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艺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效率与公平问题论析[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海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柴剑;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机制探索[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黎志明;科学发展视域中的主体性反思[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兰花;“了解海口”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苏长富;“以人为本”的哲学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李金华;德育人性化的理性认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纯;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郭小丹;“以人为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及其现实意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志快;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和谐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杜兰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雪婕;;高校师生应该怎样沟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0期
2 李壮成,张丽;大学师生关系现状及原因分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施林春;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提高德育实效性[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宋云娟;;新时期大学师生关系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5期
5 沈东华;现代师生关系新解[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6 蒋重清,杨丽珠,刘颖;成人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实验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蔡琼;后现代话语与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思考[J];广西师院学报;2002年03期
8 许晋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徐琴美,翟春艳;羞愧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10 曹卫平;张爱社;;从现实到虚拟——不完全信息下大学师生关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斌;;论大学教师角色定位及其对应下的师生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2 蔡明;;论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处理[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3 郭素红;;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5期
4 阚赤兵;;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5 施敏静;;简析高校中的和谐师生关系[J];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6 田华;;从教师视角审视现代大学师生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6期
7 郑永扣;;用科学发展观破解郑州大学发展进程中的“三大课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钟健雄;;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年08期
9 田常军;;科学发展观下体育教师角色定位分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10 黄平;;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郭琳华;;创建和谐校园 构造和谐社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3 张颖;;用赏识托起学生飞翔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4 王仲英;;如何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5 张媛媛;樊晶;;试述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6 齐莉娜;卢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旅游业发展——以温州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7 徐慎庠;;中医外治科学发展刍言[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8 葛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油田档案事业发展[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9 王宝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服务型政府[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志澄;;关于省级气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爱华;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N];江苏经济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徐敏;建设两个中心,最缺的是人才[N];解放日报;2009年
3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4 马俊刚 狄多华;高校师生关系缘何渐行渐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6 九江县一中 谢翔;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N];九江日报;2009年
7 红安四中 耿协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N];黄冈日报;2010年
8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西校区初中部 刘富强 国树锋;素质教育中要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N];学知报;2010年
9 黄山中心小学 杨进;老师,朋友[N];徐州日报;2008年
10 南华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秀萍;浅谈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钟伟;科技革命与国家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3 吴长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人才强国战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张兰初;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7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乔恒;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希;大学和谐校园与教师文化素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肖晓芬;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7 朱利娜;大学课堂互动的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桂月;《英语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84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8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