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教职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女教职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女教职工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主观幸福感
【摘要】: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对1099名高校女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高校女教职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各维度、积极应对与其幸福感均为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其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宁波大学工会;
【关键词】: 高校女教职工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主观幸福感
【基金】:宁波市教育局横向课题(HS09080)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1]。近几十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有关幸福感的研究不断深化,由各个人群的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研究至深入探讨主观幸福感相关影响因素直至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构建。其中,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1期
2 杨海荣,石国兴,崔春华;初中生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2期
3 岳颂华;张卫;黄红清;李董平;;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4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良;教师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3 张力为;信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张力为;效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7 梁宝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8 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9 姚君喜;;大众传媒与社会公众的幸福感[J];当代传播;2006年04期
10 唐正芬,冯曦云,赵旭东;家庭动力学特征与青少年应付方式及违法犯罪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Tan Xianm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RESEARCH IN COPING STRATEGY OF ARCHER[A];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Asian-South Pacific Association of Sport Psychology[C];1999年
2 何玲;张力为;;青少年主客观身体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福军;施昕强;王平;;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末;杨鑫辉;刘燕;;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常发伟;马亚平;林源;;中学生焦虑、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琼;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及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董会芹;3-5岁儿童同伴侵害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常青;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芳;电子邮件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凤娥;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洪;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玲;青少年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艳;西安国有企业退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杨海荣,石国兴;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3 张连云;;抑郁、社会支持对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4 廖晓平,解亚宁,朱秀清,黄义春,张勇;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与装甲车辆乘员患神经衰弱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5 井世洁;初中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6 苗元江;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J];社会;2004年04期
7 杨金秋,姜小鹰,林大熙;福建医科大学161名毕业生总体幸福感和应付方式[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8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9 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2期
10 岳颂华;张卫;黄红清;李董平;;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清;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女教职工的教育问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马信东;新形势下高校女教职工素质教育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3期
3 吴燕丹,林淑芳,许文鑫;在高校女教职工中推行大众健身操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9年06期
4 吴清;健身健美操与高校女教职工健身活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张磊,黄久仪,李良寿,姜建辉,范凤美;影响老年人生活信心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年02期
6 李丹琳,闫兰,许惠东;中医专科护生心理与社会因素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11期
7 李慧民;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8 陈立新,姚远;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4期
9 胡海青,童昭岗,颜军;科技人员身体锻炼与防御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10 虎晓岷,尹晓涛,王家同;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周莉;杨天德;史忠;;军队护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许科红;;特困大学生抑郁倾向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高宏生;;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路径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朱国锋;何存道;;中国海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2002年中、日、韩航海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亚萍;励佩君;;社会支持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张国媛;胡燕珍;李再忠;励佩君;周亚萍;徐银儿;;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因素与社会功能相关性的调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戴天刚;;焦虑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吕永良;吴爱勤;;老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饶红;王倩;;军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王雪;高宇;袁颖;王勇胜;廖克坤;赵西和;李铭;张光贵;康林;丁毅;李冰;李静;;药物维持和社会心理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对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的疗效研究(英文)[A];物质滥用和成瘾行为国际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王永钦;大学教师又当学生[N];中国妇女报;2002年
2 ;教子成才离不开科学母爱[N];中国妇女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伟;沈阳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97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97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