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师范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贫困大学生 师范大学生 社会支持 主观幸福感
【摘要】: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31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数据用SPSS 10.0整理与统计。结果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满意度(F=8.86,P0.01)和自由满意度(F=4.16,P0.05)在是否贫困与性别这2个因素上存在交互作用,贫困男生的家庭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不仅低于贫困女生,而且显著低于非贫困男生;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少的学业满意度(F=21.12,P0.01);贫困生的学校满意度(F=5.57,P0.05)和环境满意度(F=5.45,P0.05)明显高于非贫困生,但他们的学业满意度(F=3.54,P0.05)明显低于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和贫困与否方面的差异;师范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中国·华北煤炭医学院(唐山);河北师范大学学工处;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师范大学生 社会支持 主观幸福感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消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转向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Sub jectiveW ell-being,SW B)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受到格外的关注。目前人们较为接受D iener对主观幸福感所下的定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丁新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2 田澜;王鑫强;胡风霞;;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3 李艺敏,李永鑫,李惠民;河南省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4 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5 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3期
6 张雯,齐光辉,郑日昌;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2期
7 孔德生;张微;;贫困大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津安;由一项心理调查看大学生焦虑缓解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3 叶茂林,李沙;师范大学生人际关系控制源因素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冯怡,薛筷明,王秀华;中考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年07期
5 冯丽云,吴作勇,李克均,王志铭,王宇中,李炽民,王爱英;对青年学生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6 肖建伟,石国兴;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廖军和;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刘广珠,陈文莉;导致心理疾病的生活事件因素研究[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陈文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2期
10 李海星;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静;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春光;军队医科大学不同培养类型本科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6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辉;中医药大学生职业期望与个人评价、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黄勤锦;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游洁;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国文,蒋关军;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2 孙少柳;孙中民;;混沌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3 于静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胡洁,闫克乐,何义芳;医科大学不同层次新生总体幸福感和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5期
5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的心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6 朱卫红,李明富;三类家庭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7 周翠金,王洪礼,周涛峰;贵州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景淑华,张积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J];青年研究;1997年01期
9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寸晓红;李宁;;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干预调查[J];今日民族;2011年04期
2 叶艳晖;;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及教育对策[J];大众心理学;2004年01期
3 王玉杰;;贫困大学生的自尊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6期
4 丁建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1年16期
5 成云;;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杨鑫;;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9期
7 王炳南;姜华帅;;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8 陈晓云;王雪净;;贫困大学生心理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4期
9 欧薇;杨映萍;朱千;谢琴红;;某医科院校贫困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忠琼;班永飞;殷红敏;;欠发达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革;蒋大力;郭秀华;刘琳;;贫困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宋蕊辰;;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不良表现及其原因浅议[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宫龙江;;贫困大学生双重倾向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李静;;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5 杜志丽;;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方法[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刁春婷;谷传华;刘华山;赵海灵;;师范大学生情感温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玉杰;蒋艳菊;王五杰;;贫困大学生的抱负水平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石丽霞;吴亚楠;张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卡静;戴艳;雷鸣;;贫困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复原力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伟慧 王勇;关注心理贫困更为重要[N];海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欧亚非;和风细雨润心田[N];自贡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力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洪玲;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车凤岚;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6 吴洪艳;西南两所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王玉杰;贫困大学生的抱负水平及其与自尊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8 雷生;高校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驰;贫困大学生心理内源影响因素与引导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云法;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13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1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