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23:11

  本文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教学平台 精品课程 教学资源


【摘要】: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教学的重要支撑环境,近几年在高等院校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学平台的使用有力地促进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推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文章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部;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精品课程 教学资源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06年我校引进了B lackBoard(以下简称BB)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加强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和提供远程教学。BB网络教学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是一种集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正位;王晓燕;金秀梅;;基于BlackBoard的网络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3期

2 孙建军,成颖,张玲玲;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J];情报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苹,董亚杰;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2 王怀诗,李平稳;信息素质及其提高途径[J];图书与情报;2004年01期

3 李康;;网络课程的含义及其教学设计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9期

4 王士彬;张莲;万沛霖;包明;;“电磁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年05期

5 金正民;;任务驱动法在电力拖动实践教学中的尝试[J];大众科技;2006年02期

6 汪朝阳;肖信;罗静霞;;《化学史》课程Webquest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广东化工;2006年02期

7 杨自娟;我国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初探[J];甘肃科技;2005年08期

8 叶鹰;;信息素质教育之教材建设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年03期

9 李军霞;现代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6期

10 时锦雯;;农村高等职业教育的立足点:留得住用得上[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向阳;普通高校体育教材设计与编写的理论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华;语文教学与人文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向晶;中小学情境教学课堂操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卢文芳;研究型课程《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开发》的设计和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鲍同梅;中小学教学设计的问题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利;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高;大学教学信心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柯霞;当代中学生人际关系智力培养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曹素玲;数学游戏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冬梅;中学物理双语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初,孟万金;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王枝梅,白金牛,胡文利;浅议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肖俊洪;基于BBS平台的生生异步交互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9期

4 邹志仁;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年03期

5 沈固朝;个性化的信息检索网上自导式教学[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年01期

6 张淑君,邓娜;以提高学生信息素质为核心改革高校计算机教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汤曼;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津图学刊;2000年02期

8 陈善飞;新时期教学型高校重点课程建设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孙建军,郑建明,成颖;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1年02期

10 龚花萍,沈玖玖;21世纪信息环境的变革与高校图书馆员必备的信息素质[J];现代情报;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筱璐;肖波;;浅谈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法理学》网络教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赵昶灵;毛自朝;;浅论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J];高教论坛;2010年01期

3 ;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公布[J];高等数学研究;2010年01期

4 孙莹;郝加虎;陶芳标;朱鹏;黄锟;王君;;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 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02期

5 宋爱美;李桂玲;汤建渝;;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1期

6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简介[J];政法论坛;2010年02期

7 申荣华;李乃柱;;我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运行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6期

8 李子建;黄显涵;;大陆和香港高校课程与教学创新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01期

9 ;2009年我院教学工作喜结硕果[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滕达;陈岩;;统计学原理本科课程建设构想[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非;付颖;白靖文;徐雅琴;;农业院校化学系列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构建[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卢勤;宋国庆;孙连杰;;更新教学理念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3 孙连杰;;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保障机制的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4 秦宗红;;错位发展 培育优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5 陆琳琳;胡亮;马鑫;;“信息化”的多功能网上教室[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6 骆毅;施斌;;建筑力学课程设计思路与实施[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周德泉;黄生文;刘宏利;刘辉;严聪;;地质勘察与地基基础课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唐铁军;王平祥;;以创新教育培养现代农业创新人才[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申书兴;翟玉建;武艳艳;张建政;;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国豪;;全面实施质量工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刘妮丽;四川设计师发明全地形突击救援车[N];北京商报;2010年

2 吴宪亮 张海燕;开鲁县依托“流动党校”加强农牧民党员教育[N];通辽日报;2010年

3 记者 江芸涵;今年教育重点解决“三不”问题[N];四川日报;2010年

4 记者 夏似飞;突出办学特色 服务经济发展[N];湖南日报;2010年

5 记者 赵晖;本市高校建设百个品牌专业[N];天津日报;2010年

6 记者 罗霞;昆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显成效[N];云南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林霞;山西财专跻身全国百所名高职[N];山西日报;2010年

8 记者 秦小艳;深职院成为国家示范院校[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记者赵荣涛;工程学院《非致命武器与警用器材》入选国家精品课程[N];人民武警;2010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 陈禹;教育:增长势头不会减弱[N];计算机世界;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婷婷;网络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文堂柳;基于教学反馈模型的远程教育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海义;基于Web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纪佳琪;统一网络教学平台SOA架构模式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梁蓓蓓;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开源学习平台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苏敏;《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精品课程建设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乔永红;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自助式Web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陶荣;基于.NET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吴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中学习活动情况统计与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刘新月;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15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15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1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