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要】:与传统心理学注重人类的消极面不同,积极心理学主张挖掘人性中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地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使人类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的身心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一直以来,传统心理学都试图通过精神分析、合理认知及行为矫正等一系列心理学方法,来消除内心的情结,矫正不良行为,改变个体存在的不合理认知,最终使个体达到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和谐。然而,无论是精神分析还是行为主义,或是后来的认知心理学,都存在一种倾向,即都试图挖掘人性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琳;;结构主义视野关照下《鼻》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2 饶丛权;曹蓉;;积极心理学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胡慧;;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4 徐瑜姣;;师范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5 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6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杨若文;朱希良;;新闻情感信息传播主体的情感水平——新闻情感信息传播探讨之五[J];今传媒;2008年01期
8 蔡丹阳;;京郊农民对建设新农村态度的调研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刘海珍;丁凤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和谐校园的构建[J];才智;2008年22期
10 孙颖;杨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归因与对策[J];才智;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艳丽;林乃磊;张小明;杨绍清;;初中生乐观人格、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严敏沁;吴慧;焦文燕;;普通话水平测试强化培训班学员的心理研究及其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X;张昌娟;;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求“趣”[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Discussion of Innovation Mode for College Counselors' Guidance of Mental Health[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Volume 1)[C];2010年
5 张贵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课堂管理浅论[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盛洁;任福勇;袁圣明;;城市公共空间之趣味化设计[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双虎;整合与分化—威廉·詹姆斯与现代心理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田若飞;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田喜洲;心理资本及其对接待业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王传金;教师职业幸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雁;论数学教学积极心理场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3 姚莲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心态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蒋苏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与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王青华;社会幸福感心理结构的跨群体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赵姗;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陈燕飞;员工希望、幸福感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邹庆兰;积极情绪对大学生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9 董衍美;应用书信疗法对职校生的感恩干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2 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课堂教学效果之论[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2 蒋瑛瑾;张丽琼;;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戴吉;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毛智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2期
5 左妮红;;高职院校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制与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11年21期
6 马中宝;李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年02期
7 谢谟;;如何提升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质量[J];职业;2011年23期
8 王传言;;生源危机下高职院校生存法则[J];教育;2011年23期
9 赵绚丽;;高职院校如何拓宽融资渠道[J];企业家天地;2004年12期
10 李爽;;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桂娟;;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2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3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晓军;黄克孝;;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徐亮;王江平;;区域经济结构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新波;单洪雪;王学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贺彬;衣芳;;谈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郑丽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制度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士坤;首届全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技能大赛在扬州举行[N];江苏教育报;2008年
2 记者 李玉兰 朱振国;高职院校不能忽视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守帅;我省4所高职院校今年单独招生[N];四川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李桂敏;全省高职院校首个合作办学项目达成初步意向[N];盘锦日报;2009年
5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任波;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五要”[N];重庆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向朝伦;特色,高职院校的生存之道[N];四川日报;2010年
7 夏玲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如何提升区域性高职院校的竞争力[N];宜春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程竹;解读艺术高职院校创作热[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刘丛;用积极心理学打造高“心”酬员工[N];工人日报;2010年
10 胡良才 记者 曾实;首批扶持4所高职院校[N];四川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5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崔丽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拥华;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的创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游小娟;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傅龙华;走向完整的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荣丰;湖南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咏梅;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塑造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陈永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卫振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9 王嘉禄;山西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谭伟贞;高职院校单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7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3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