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成就、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学业成就、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学业成就 创造力 跨学科概念图 跨学科知识整合
【摘要】:为了从知识基础和创造性思维视角探讨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条件,以125名高二学生为被试采用相关研究设计考察了学业成就、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图创造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业成就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正相关;高成就组在命题、交叉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而中成就组在命题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2)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正相关;创造力的流畅性和独创性与跨学科概念图的所有维度正相关;灵活性与概念图创作的命题、交叉、范例和总分正相关;(3)学业成就与创造力能够中等程度地预测跨学科概念图创作不同能力组被试的分布。这表明学业成就和创造力是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学业成就 创造力 跨学科概念图 跨学科知识整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729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ABA050001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07JJDXLX262重大项目 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06BaJY010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G442
【正文快照】: 1引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学习与研究的兴起,跨学科知识整合的研究主题开始进入心理学的视野。从心理学视角,跨学科知识整合不仅连接着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问题解决,而且更为基础地连接着跨学科学习与跨学科教学。作为未来建构跨学科学习理论和跨学科教学论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英和;张淳俊;;基于跨学科概念图的跨学科知识整合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英和;张淳俊;;基于跨学科概念图的跨学科知识整合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超群;;概念图在《编译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张淳俊;陈英和;;采用跨学科概念图推进中学生跨学科学业成就[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丽萍;概念图之物理教学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黎;不同概念图策略类型对初中生阅读理解和阅读效能感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3 毛仁兴;概念图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项伟央;高校跨学科组织中的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峰华;基于本体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卫星概念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卫平;张淳俊;;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与科学创造力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英和;张淳俊;;基于跨学科概念图的跨学科知识整合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钱树刚;高师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测评[J];丹东师专学报;1997年S1期
3 李金波;自学考试学员学业成就的因素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4 马茜;多民族地区教育学业成就的地域性阐释——以云南省中甸县第一中学为个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纪海英;;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刘志耀;;基于教育隐喻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模式探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汪昌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就与家庭背景的关系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12期
8 卫建玫,孙雅春;开发小学数学高学业成就学生潜能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4期
9 苗军芙;成人高校学员学业成就的评价[J];中国成人教育;1997年09期
10 梁海梅,郭德俊,张贵良;成就目标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昭;隋雪;任延涛;;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陈家吉;;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3 高歌;侯玉波;;知识型员工创造力的评价及其与思维方式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付秀君;张景焕;刘桂荣;;班级创新气氛对创造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桑标;俞佳;;正常与多动儿童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程黎;施建农;刘正奎;;儿童与成人智力与创造力的内隐认知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赵维燕;张景焕;;大学生专业知识,思维风格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钱美华;申继亮;王立娜;;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结构和量表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鲍齐新;;培养自信心 提高创造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金斯;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原材料[N];北京日报;2006年
2 记者 江山;创造力:活力无锡的“充电器”[N];无锡日报;2006年
3 白晋芳;培养幼儿的创造力[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4 王海青;企业文化管理亦需要输入情感[N];经理日报;2006年
5 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客座教授 孙景华;为效率,还是为创造[N];新华日报;2008年
6 王孝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N];解放军报;2003年
7 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广昌;做有创造力的产业整合者[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陆畅 胡兴平;标准化:激发员工创造力[N];国家电网报;2009年
9 李日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10 ;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N];广州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薛玉品;个人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3 廖瑞聪;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意模式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胡杨;面向TBC环境的组织创新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罗吉华;文化变迁中的文化再制与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聂品;创意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的太极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周春水;问题与创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仲建维;沉重的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韩琴;课堂互动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晓玲;大学生自我透视的时间距离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翠翠;教师期望对初中生学业成就、创造力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万里;论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丁玲;“扬州八怪”之怪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平庸[D];西南大学;2006年
4 黄瑾;高职女生成就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兰岚;大学生幽默特质与创造力特质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冬梅;对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段碧花;创造性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中学生创造性人格量表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田友谊;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付全新;论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晓琳;试论音乐教学中即兴活动的意义及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58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58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