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技术创新的本质和方式

发布时间:2017-08-30 23:01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创新的本质和方式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创新 本质 方式


【摘要】:教育技术创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互动融合,具有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双重属性。探讨教育技术创新,不能仅仅总结教育技术创新活动的经验教训,还应该从技术创新哲学中寻找启示。根据技术创新哲学,教育技术创新是面向教育的,在技术、教育与社会之间展开的,由技术设想到技术物品的创新性过程。其性质是技术与教育相互的创造性塑造;其内容包括创新性实践、创新性认知和创新性评价;其价值是工具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根据技术创新实践的类型,教育技术创新的方式有人文化、科学化、生态化和民主化四种。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创新 本质 方式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DCA070186) 2008年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CA080149) 201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教育技术学知识图谱及中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1CJY008)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教育技术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有机组成和重要方式。“只有实现教育技术创新,才能逐渐形成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1]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兆友;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J];哲学动态;1999年07期

2 康德山;关于教育技术创新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张践;实学精神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王光荣;后现代之“后”──后现代概念的意义探索[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7 许晓平;后现代视野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8 李太平;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9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冯周卓;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大洲;关士续;;走向技术认识论研究[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谈新敏;宋保林;;论技术创新人文化的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6 张践;;第二十六章 以实学精神克服拜金主义[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7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2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8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王卫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德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卢强;复杂之整合—黄山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q,

本文编号:761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61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2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