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课程的内涵及其特征解读
本文关键词:立体化课程的内涵及其特征解读
【摘要】:立体化课程是从课程与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和连续性的整体出发,来考察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结果。课程立体化是信息化教育发展变革的重要趋向,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课程形态结构的多元化和课程过程取向的多向度两方面。立体化课程建设不仅是资源开发与教学过程的连续统一,而且是信息文化环境与课程教学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渐进发展过程。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立体化课程 内涵 特征 文化透视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文化审思与重建”(编号:08JA88040)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课程立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蓬勃发展,各地教育部门和出版行业都在大力开发与传统文本教材相配套的各类电子教材或网络教学资源,即开发建设立体化教材[1][2][3]。与传统教材相比,立体化教材建设更加重视运用计算机、网络科技等现代教育手段来构架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武;高教社:建设网上课件基地,开发“立体化”教材[J];出版参考;2001年24期
2 刘成新;王焕景;褚晓红;;立体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3 张来仪,赵更新,文国治,游渊,陈名弟;结构力学课程的立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5年02期
4 柯平;图书馆学课程立体化建设的几个方向[J];晋图学刊;2005年04期
5 张云起,李军,刘敏;营销风险管理课程立体化教学实践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10期
6 石筠_",梁翼;中小学教材向立体化迈进——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又有一批产品荣获国家大奖[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1期
7 唐圣平;浅谈网络时代教材立体化开发新思路[J];中国出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文旗;;《语文教学论》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黄石卫;中小学素质教育与主要心理素质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叶甲生;;略论中国网络版权立法的现状及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林玉霞;黄艳云;;大学英语课程“生态失衡”的调查及对策——教学内容应与教学对象保持动态平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邓俊超;郭礼智;;农村幼儿园混龄课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8 王兴宇;苏力华;;农业类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立体化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9 张秀燕;;基于3DS MAX的网络虚拟建筑场景漫游实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10 方志英,卢祥;发挥网络优势 开展英语听力技能训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体斌;;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最优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海波;;IPTV应用综述[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7 肖云;;数字科技馆体验馆的设计与实践[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8 邓卫斌;;CG技术再创动画新艺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曹亚丽;;基于创意产业的新媒介艺术设计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佟雪娜;;再谈新旧媒体融合——以手机二维码在传统平面媒体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迪;篮球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D];河北大学;2007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冬雷;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岩;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武;高教社:建设网上课件基地,开发“立体化”教材[J];出版参考;2001年24期
2 罗亦军,左为恒;必由之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J];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04期
3 龚沛曾 ,杨志强 ,陆慰民 ,许兰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9期
4 张玉柯 ,梅玉明;以质量为核心 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9期
5 石筠_",梁翼;中小学教材向立体化迈进——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又有一批产品荣获国家大奖[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1期
6 乔好勤;也谈《目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图书馆论坛;2002年02期
7 彭斐章;新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回眸与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1999年04期
8 彭斐章;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目录学课程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03期
9 程风刚;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改革及其措施[J];现代情报;2002年03期
10 刘成新;邹建梅;张海燕;章惠;;网络课程教学应用的实践探索——《ASP虚拟教室》校园网教学实验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新;王焕景;褚晓红;;立体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2 王素琴;关于“阮氏五定律”深刻内涵的一点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1年06期
3 黄敬华;敏捷制造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2年03期
4 张建明;图书馆人本管理探微[J];图书与情报;2003年04期
5 辛颖;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蒋永福;王丽云;;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J];图书馆杂志;2003年01期
7 凌会侠;高职院校图书馆美学[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邓丽萍;;网络财务——会计发展的未来之路[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4期
9 丁汀;;“任务驱动”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7年02期
10 王阳春;马兴胜;;从民族文化的特征看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发展[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璋;;浅论“足健法”或称“足道”内涵的研究和应用[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2 宋开山;赵云升;金伦;;定向运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A];2001年全国定向运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赵捚;;浅议“天癸”[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秋萍;;浅谈如何正确认识绿色食品的内涵[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于婧;肖辉;;加快城乡一体化 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6 李玉春;;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玉春;;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乔卫芳;支光辉;;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编制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9 桂小丹;;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综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李海燕;韩萍;;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发展探究[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特征解读[N];经济日报;2002年
2 马雪泉;价值管理时代核心财务指标特征解析[N];金融时报;2004年
3 胡清芬;新角度看竞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曹树基;战争的文化透视[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余运萍;书业质量的文化透视[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新华社记者 苏会志 刘江 本报记者 胡继鸿;新经济“打造”新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春香;员工关系决定企业成败[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8 白玉梅;书业质量问题的文化透视[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蔡成刚 李威威;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减轻小学生课下负担[N];今日信息报;2010年
10 袁彬;站在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前沿[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周勇;中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仲秀英;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可欣;论隐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7 龙娟;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崔裴;中美房地产业内涵、属性及其经济与社会功能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丽霞;新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继红;从法律解释的内涵论我国法律解释体制[D];安徽大学;2005年
3 陈宏;岳阳城市历史文化的形成及其近代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汤红兵;湘鄂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及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章伟坤;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趋势与特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丽敏;当代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长绵;论形成权的内涵[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李新芸;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李静;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生成与性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10 肖爱萍;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83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8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