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适应与心理困扰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压力适应与心理困扰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在压力适应中的心理状况和对自我和谐感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大学生压力源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大学1~4年级的551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在担心未来、学业、情感、家庭状况、个人能力满意度5个方面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压力感体验最显著和集中的方面;学生党员、农村生源压力程度更高(P=0.023,0.039);在校大学生压力程度越高心理症状相关性越显著,最显著的为抑郁、强迫、焦虑、人际敏感症状(r=0.377,0.347,0.324,0.325;P0.001);阳性症状因子发生率排在前4的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6.2%、19.8%、17.5%、13.1%);随着压力感增大,大学生个体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更容易出现问题或偏差(r=0.378,P0.001)。结论高校大学生压力源有其时代特征,压力带来的症状对大学生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和对自我的苛刻要求,是大学生在适应压力中体验最集中的方面。需要针对问题建立相应的应对策略与工作机制。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压力适应 心理症状 自我和谐感 工作机制
【基金】: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08CY006)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高校大学生的压力与压力适应以及对心理状况的影响一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整体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大学生压力源的重新调整与适应,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等都标志着压力的适应是大学生心理适应的主要问题,有关问题解决的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与生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虹,梅锦荣;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宝佳;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与压力反应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理论构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王登峰;《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4 张恩泰;韩丕国;谢忠明;;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李彦章,李敏,汪涛,张俐,黄梅园,肖达喜,袁波,王力慷;野战部队军人自我和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2期
6 张旭锦;;中专生自我和谐水平,自尊水平及相关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张淑敏,刘云波,贾宇静,孙敏,陈丽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现代护理;2005年01期
8 侯东强;韩凤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及自我和谐状况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年13期
9 郑洪利,于霞;青岛市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10 李志凯;崔冠宇;赵俊峰;张香竹;;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登峰;崔红;朱荣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测量的是什么[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登峰;;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从心理学角度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3 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建明;结构方程模型及其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在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3 庹焱;慢性腰背痛患者认知—情感应对、自我和谐与适应水平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群;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迎春;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发展及其与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旭;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杨彦平;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曾垂凯;长沙地区大学生求职信息需求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华东;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实证研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朝霞;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杜婷;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舒晓丽;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杨俊茹,张磊,陈雁飞,史晓敏;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周东斌,罗嘉文,林伟英;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调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陈庆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性别差异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谢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徐丽梅,关卫屏 ,魏孝琴 ,李文彦 ,孙霞;医学院校低年级大学生焦虑、抑郁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7 毛艳霞;高师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8 翟德春,潘秀丹 ,李慧英 ,任智梅 ,周旭松 ,朱巧玲;医科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9 王雪莲,王绪朗;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概观[J];青年探索;2005年02期
10 吕峰,朱孔香;城乡大学生焦虑及社交焦虑的调查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满云;;贵州省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2 ;教练[J];意林;2010年05期
3 向群英;;试论经济困难学生自卑感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0年06期
4 竺丽芳;;艺术类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苟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田海滨;;兰州市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尹秋云;;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贵港职业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0年04期
8 刘彪;舒剑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职工心理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年06期
9 廖传景;;中学校长身心健康及其影响与保护性因素[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10 凌国军;;中职校网络成瘾学生心理调查研究报告[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根;齐淑芬;李杰;赫子瑞;孙华君;郭学东;吕春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高旭;;临床自评量表(SCL-90)在国内体育领域中的误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吴志霞;姜乾金;;负性自动思维对心理症状的影响作用[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廖昌荫;车宏生;余丹;吴小云;;高校学生接纳与人际关系、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健;王安文;邹义壮;曹连元;黄惟汇;赵春会;黄春;钟崇方;金荣华;赵玉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应激所致的心理症状及其与躯体症状变化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俞少华;张亚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王凤娟;牟维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魏保祥;唐凤琴;耿小娟;;列车运行噪声对7个小区居民健康影响调查[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李明华;刘颖慧;解蔚;于红;;辅舒酮配合金纳康治疗对哮喘患者心理改变的影响[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张玉琬;李强;;性病患者疑病心理及其干预[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刘锐;化疗加“话聊” 一样不能少[N];健康报;2010年
2 记者 曹霁阳;孩子进入初中心理问题易纠[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评中心主任 张东;老胃病先排查抑郁[N];健康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蔡锦其;心理援助点亮灾区丧亲女性心灯[N];中国妇女报;2009年
5 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 杨莉;关注脆弱的心灵[N];农民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 高翔 记者 唐晓安;艾滋病心理关怀门诊遭遇尴尬[N];湖北日报;2009年
7 特约记者 高翔;看艾滋病心理门诊的九成是“恐艾”者[N];健康报;2009年
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 郑坚;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及调适[N];解放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杜恩 记者 程守勤;专家倡议推广会诊联络精神医学概念[N];健康报;2009年
10 记者 蔚宁 通讯员 文刀;“长假综合征”困扰上班族[N];珠海特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国平;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李红政;陆军新兵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照亮;平地花式轮滑运动的健心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樊鑫;某校五年制医学生心理测量及干预评价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3 丁钰;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命质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逄伟;心理系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栾树鑫;抗抑郁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比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吴志霞;负性自动思维的因素分析及其在应激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6年
7 黎少游;坚韧性人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包华;内化与外化问题行为中学生的归因特点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永杰;中专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丽萍;上海市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92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79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