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23:23

  本文关键词: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学习社区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学习活动 教学设计


【摘要】:虚拟学习社区(VLC)由人员、"物"和学习信息三大要素组成,具有社会性、学习性和技术性三大特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学习)中存在着学习时间短、教师和学员在时空上处于准分离状态、缺少交互和协作学习等问题。本研究以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为案例,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等为指导,对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和学习活动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并将教学设计方案付诸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学习中效果比较显著,学员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本研究对探索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构建与应用规律等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省湘乡市仪器站;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学习活动 教学设计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情感计算和Web3D技术的在线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CA090321)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虚拟学习社区(VLC,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以下简称VLC)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在线学习与虚拟社区的结合,是学习社区在网络空间中的映射,是一组共享语言和价值的社区成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媒体,采用学习策略进行的交流与协作学习[1]。VLC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毕磊;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访谈活动结果与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许修兵;从“杨氏双缝干涉”教学改革初探现代教育技术在普通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蕾;李伟明;;高水平中学生运动员培养新路探析——解读清华大学“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办学模式[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6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刘文灵;;两种发展了的传播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再论拉斯韦尔的“5W”模式和香农—韦弗模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钱铭怡;章晓云;黄峥;张智丰;聂晶;;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倾向量表(IRDI)的初步编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吕新强;百年来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常永才,孟雅君;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文化人类学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玲;黄瀊飞;;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情感渗透的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军其;杨宗凯;;理论课程在教育技术学中的优势[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侯丽平;王移芝;;浅谈基于Blended Learning信息技术教学实践[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王彦群;左明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曾文兴;;任务驱动的混合学习应用于教师培训的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黄桂晶;张进宝;罗李;汪晓元;;基于内容分析法对“微软携手助学”项目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现状的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李莉;陈秀峰;余童心;;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与策略[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蔡炜;;论新时期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吕文波;赵君香;;虚拟学习社区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10 崔永华;;试论综合课课堂教学设计——教育学视角的分析[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邓铸;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仲恺;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7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树彬;中小学学习共同体之构建:理念与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龚玉苗;培养隐喻意识与扩展英语词汇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徐冰鸥;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柏华;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海东,董妍;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温泉;孙素梅;田勇;;新时期我国成人教育的定位与转型[J];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03期

3 赵国宏,朱新梅;论网络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5期

4 张新明;关于构建学习型网络社区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9期

5 马晓兰,李文莉,王其云;构建基于校园网的虚拟学习社区[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3期

6 孙晓梅;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智能评价系统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5期

7 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8 陈丽;计算机网络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规律[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1期

9 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3期

10 袁昱明;远程教育学的元研究和学科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学兵;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齐剑鹏;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基于BBS的交互式学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君香;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承颖;;浅谈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开展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2 李彤彤;马秀峰;;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3 李凌云;王海军;李星;;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王蕾;李志平;;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员间知识共享的因素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8期

5 赵妍;;当今虚拟学习社区的现状及反思——游戏化虚拟学习社区的建构[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6 张金凤;;E-learning学习共享空间构建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9期

7 莫冬敏;杨素娟;;网络教育课程论坛教学现状的个案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李勇帆;李里程;;论情感计算和Web3D技术支持的网络自主在线学习模式的设计与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8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文波;赵君香;;虚拟学习社区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2 尚鲜连;陈静;牛丽;;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彦军;面向区域在职教师协同成长的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佩;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研究生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邵晨龙;基于资源聚合理念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聪;高等特殊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肖锋;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存在感的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彤彤;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艳艳;促进知识建构的虚拟学习社区动物学交互设计[D];河北大学;2010年

8 宁玉文;基于Web2.0的医学虚拟学习社区门户设计与实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彭超云;基于Web3D的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海彬;基于SharePoint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与实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27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27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