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教师个性:“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解答
本文关键词:释放教师个性:“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解答
【摘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必须释放教师个性,培育个性化的教师。反观今天的教育,压抑教师个性、阻碍教师创造的状况还普遍存在。释放教师个性,要转变观念,确立教师人的地位;教师自身要确立自主意识、发展自主能力;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的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的管理空间。
【作者单位】: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师 个性 创造 释放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2009年10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温家宝总理的署名文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文详见《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12日第一、第二版)。文中写道:“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给他汇报科技工作……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任其平;论发展高师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学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6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7 赵敏娜;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教育类课程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8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10 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向阳;;历史课堂开掘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盛洪;以人为本的普通高中教师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钟跃;优化英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彩珍;论中小学德育的美育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吴品杉;“研究性学习”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旭东;教学制度创新与改善教师教学行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刘晓力;交互隐喻与涉身哲学——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J];哲学研究;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旋;;教师绘画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1期
2 张佩萍;;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略论[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3 董方前;;学校管理中的教师群体激励[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7期
4 刘径言;;引领团队学习的教师课程领导者:特征与培养方式[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年03期
5 汪金龙;;浅议学习风格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6 姚志强;;元认知和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7 饶淑园;;教师压力管理的“员工援助计划”模式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8 姜新生;傅瑶;;传统教师文化的病理现象及现代教师文化构建[J];中国教师;2011年11期
9 赵小青;;师德 教育永恒的话题[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7期
10 陈秀珍;;多措并举 打造“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J];中小学管理;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继祖;;煤炭高校新生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罗宜存;莫广汉;;中学后进生的智力和个性特征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施钢;;青年人的个性特征与和谐沟通[A];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研讨会材料[C];2010年
4 刘博宇;贾玉梅;;综合性大学新生个性特征调查[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汪玲;谭晖;安爱华;王震维;宫志宏;谢静波;;医学生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柏根;王强;卢菁菁;;影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个性特征的方差分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艳卉;;教师自身如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压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罗四维;谭联凤;;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之民办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陈林;荣莹;;不再强迫——教师心理评估个案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袁东;;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调整策略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教育报刊社 黄耀红;教育言说别故弄玄虚[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江苏省宿迁中学 王孝玲;重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3 周 济;危难关头见精神关键时刻见真情[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魏宁 实习生 孙井贤;云龙区文教体局奏响科学发展“五部曲”[N];徐州日报;2009年
5 ;教师群体如何缓解心理压力[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腊s,
本文编号:828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2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