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要】: 城乡一体化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实现途径。针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条件及宁波市江东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个案,落脚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操作策略,以期对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概要性地介绍了本研究的缘由、已有研究的状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三部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通过对城乡一体化的实施现状、实施特点、实施评价的论述,系统阐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 第四部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城乡义务均衡发展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教育经费的非均衡、仪器设备的非均衡以及师资队伍的非均衡。 第五部分: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从城乡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有偏差、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存在社会管理弊端、城乡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等几方面论述了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第六部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以宁波市江东区为例,具体阐述了宁波市江东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措施和成效,为提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奠定了基础。 第七部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从树立高位均衡的目标、建立动态均衡的机制、建立差异合作的方式、实施系统全面的工程四个方面提出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第八部分:结束语。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系统和长期的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希望该问题能得到更多关注,有更多的相关研究出现。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前言10-22
- (一) 研究缘起10-11
- 1.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关注教育均衡发展10
- 2.解决义务教育发展困境的需要10-11
- 3.个人的研究兴趣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1.为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模式11-12
- 2.提出了解决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具体策略12
- 3.本研究充实了现有相关研究12
- (三) 研究现状12-20
- 1.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12-13
- 2.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13
- 3.产生教育失衡的原因13-14
- 4.国、内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14-18
- 5.实现教育均衡的策略18-20
- (四) 研究方法与思路20-22
- 一、相关概念界定22-29
- (一) 城乡一体化22-24
- (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4-29
- 1.农村义务教育24-25
- 2.城市义务教育25
- 3.均衡发展25-29
- 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29-33
- (一) 城乡一体化的实施现状29-30
- 1.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29
- 2.温岭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29-30
- 3.苏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30
- 4.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30
- (二) 城乡一体化的实施特点30-31
- (三) 城乡一体化的实施评价31-33
- 三、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33-35
- (一) 教育经费的非均衡33-34
- (二) 仪器设备的非均衡34
- (三) 师资水平的非均衡34-35
- 四、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35-39
- (一) 城乡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有偏差35-36
- (二) 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剧增36
- (三) 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36-37
- (四) 城乡之间存在社会管理弊端37-38
- (五) 城乡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38-39
- 五、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39-45
- (一) 宁波市江东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39-43
- 1.以共同发展理念指导学区建设39-40
- 2.改革评价指标,实施"自主发展工程"40
- 3.强化师资建设,实施"分层分类名师工程"40-41
- 4.改革课堂教学,开展"一堂好课"系列研究41-42
- 5.鼓励错位发展,启动"特色学校"建设工程42
- 6.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42-43
- (二) 宁波市江东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43-45
- 1.硬件、软件均衡43
- 2.校际差距缩小43-45
- 六、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45-54
- (一) 树立高位均衡的目标:处理好办学特色与均衡发展的关系45-46
- (二) 建立动态均衡的机制:处理好教育创新与均衡发展的关系46
- (三) 建立差异合作的方式:处理好比较优势与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46-49
- 1.以城带乡46-47
- 2.以乡促城47-48
- 3.资源共享48-49
- (四) 实施系统全面的工程:处理好城乡规划与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49-54
- 1.空间的规划49-50
- 2.时间的规划50
- 3.人员的规划50-54
- 结束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后记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秀棠;;南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机制与措施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赵慧君;赫宸;;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与教育的均衡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4 马国贤;中国义务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06期
5 石忆邵,何书金;城乡一体化探论[J];城市规划;1997年05期
6 吴华;;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思路、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杨兆山;张海波;;标准化学校: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吴宏超,叶忠;校际落差与义务教育公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朱景坤;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05期
10 王彦才;;美日两国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课题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庆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海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郭厚禄;城乡一体化的法律促进与法律保障[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刘斯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卿孟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靳园;我国义务教育的区域性不均衡状况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崔西伟;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谢铭;江阳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王巧云;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10 张国栋;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1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3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