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让教育绽放人性的光辉——鲁洁先生教育人学思想述略

发布时间:2017-09-12 03:21

  本文关键词:让教育绽放人性的光辉——鲁洁先生教育人学思想述略


  更多相关文章: 鲁洁 教育 人性 学术思想


【摘要】:"人"是理解鲁洁先生教育学术思想的基点。她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来理解人,指出实践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世界历史的人是当代社会实践的要求;她从人性的缺失揭示了现代教育无"人"的思想根源,指出教育的立场是人的立场,教育必须回归人,立足于现实的人;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育就在于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当代教育要培养世界历史的人;她以人为主体,以"成"人为核心,构建了人本时代的"新"教育学。鲁洁先生的教育人学研究,不仅使其思想充满着高度的人类情怀,而且也使她的教育生活绽放着人性的光辉。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鲁洁 教育 人性 学术思想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鲁洁先生是国内教育理论界既具有思想睿智、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论家。理解“人”,从“人”出发,认识教育,实践教育,构成了鲁洁先生教育学术思想的中轴。“教育就要使人成为人”,这是先生最常说的话,在我看来也是先生思想的核心和根基。在2002年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时,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洁;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2 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3 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4 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5 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2 何中华;回到自身:世纪之交的哲学重建[J];学术月刊;199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学报》学术专题征集及预告[J];教育学报;2011年03期

2 张楚廷;;教育学与人学[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7期

3 ;《教育学报》编辑部严正声明[J];教育学报;2011年04期

4 王慧敏;;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5 杨行玉;;对远程网络教育成本研究的多维反思[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吕丽艳;;教育学学科知识地位的回归——也谈教育学的立场或地位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7 乔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学视角[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宋利国;;高职《教育学》课程改革探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9 江峰;;论教育学的价值哲学基础——基于舍勒的现象学价值哲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10 乔治·切尔斯;罗贝托·赛尼;黄兰兰;;记忆的留存——一部教育传记词典[J];中国儿童文化;2010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大明;;“格物”新释及其教育学启示[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教育学方法论是什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苏思慧;;右脑与直观性原则[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4 赵军;;西方教育哲学是如何讲述的——历史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楚廷;;新世纪:教育与人[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迟艳杰;;范寿康教育哲学思想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红;;论中国近代教育文献的基本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向阳;;陶行知论教学与现行教学论[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9 姚家群;;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承 曹国厂;一堂特别的“农民教育学”课[N];人民日报;2011年

2 张弘政;多学一点教育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金柯 庄玉兴;“借分”的教育学依据何在?[N];解放日报;2003年

4 李北陵;用“穷人教育学”破解教育“短板”[N];工人日报;2007年

5 毕诗成;可惜,懂穷人教育学的人少了[N];经理日报;2007年

6 盛大林;“穷人教育学”的核心是教育公平[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毕诗成;懂得“穷人教育学”的人有多少[N];工人日报;2007年

8 艾琳;“穷人教育学”温总理讲给谁听?[N];经理日报;2007年

9 佟吉清;和谐社会需要穷人的教育学[N];中国妇女报;2007年

10 周亚棣;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锋;狄尔泰教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席佩亚;价值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庆华;论教育学视野的惩罚[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淑霞;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教育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何丽敏;读图时代的图像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红波;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教育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万山;“教育是什么”的辩证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春梅;基于学龄前儿童教育趋势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何方玲;矛盾性别偏见与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蕊;自主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10 吴蓓珠;教师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的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34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34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e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