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课程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学校德育课程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德育 直接德育课程 间接德育课程 应试 教学无生
【摘要】:德育课程是落实德育目标的重要渠道。目前学校德育课程发展存在着直接德育课程知识取向严重以及间接德育课程应试化倾向明显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面对的现实教育压力和陈旧的教育观念。通过提升直接德育课程的魅力和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的方法,可以促进学校德育课程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学校德育 直接德育课程 间接德育课程 应试 教学无生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研究”(GEA090014)成果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德育课程作为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直接体现教育目标的要求以及教育内容的计划、组织和安排,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德育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笔者通过对江西九江某中学的调查,发现我国学校德育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一、现状描述:直接德育课程地位不高,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剑虹;;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德育范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1期
2 陈菲;;当代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9期
3 汪波;;童谣与儿童诚信观的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2期
4 蒋小娇;;让德育的春天更加烂漫[J];科技资讯;2010年02期
5 王守玉;;推行学校德育协作模式的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9期
6 李洪青;;谈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四种不良倾向[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7 王鑫;;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转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6期
8 李晓洁;;德育视阈下的课堂礼仪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9 郭娅玲;贺轶玲;;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第18届学术年会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杨振华;;将孝道引入学校德育[J];教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婉秋;;英语教育的困境、反思与对策[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志忠;;例谈学校信息伦理道德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3 周莹莹;;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许练光;;认识是基础 措施是关键 系统是保证——玉林市卫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成才;;关于学校诚信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俊生;;从“双重人格”现象谈学校德育的误区[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7 李寿全;;试析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八个“性”[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8 吴建东;;略论德育是新世纪人才的道德基石[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9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级中学 沈寿鸿;“督查岗”,该不该撤?[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徐敏;理性务实,但缺远大理想[N];解放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郝永文;“五融合”构筑民族团结基石[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4 汤莉 金堂;溧阳获省先进[N];常州日报;2010年
5 卢俊荣 晋城一中教师;大才始于大志[N];太行日报;2010年
6 严芒芒 刘珍;新村小学打造科普实践基地[N];温州日报;2010年
7 方志勇 杨洪磊 张丹丹;文明花开别样红[N];德州日报;2010年
8 周如青 汤天宇 陈永美;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N];丽水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周波;我市拟在中小学实施“班主任准入制”[N];成都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刘燕;地区教育系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和田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波;论我国学校德育的目标指向[D];复旦大学;2009年
2 邹娜;现代中小学学校德育的困境及其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霖;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误区及其应对[D];西南大学;2009年
4 范秀清;道德实践和自主建构[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杨朝莉;苏州工业园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同家庭教育的协调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迟秀英;回归生活的学校德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韩雪;学校德育生态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李慧玲;教会学生道德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许佳;道德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反思与超越[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吕明;略论网络文化与学校德育[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1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4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