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17 09:20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
【摘要】:复原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或者逆境时恢复良好状态的能力,包括内在保护因子和外在保护因子,个体的良好适应是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目的是:1.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性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构建出中学生复原力的理论结构,编制中学生复原力量表,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2.考察我国中学生复原力发展的群体特征;3.考察中学生复原力与其生活事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分析复原力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过程中的作用,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寻找新的思路。量表的预测部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选取三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学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抽取中学生630名,有效被试为607名。正式施测部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邢台市、唐山市及山东省青岛市共六所中学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有效被试为759名。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编制的中学生复原力量表共由36个条目组成,分别为目标感、有恒性、责任感、自我调适、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六个维度,量表的信效度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2.在性别变量上,女生在朋友支持、家庭支持两个维度以及复原力总量表上显著高于男生;在是否独生变量上,只在责任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责任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年级变量上,各分量表和总量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复原力水平的中学生在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差异比较显示,高复原力组的中学生在生活事件及其六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低复原力组的中学生;高复原力组的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以及总体心理健康因子上均显著优于低复原力组的中学生。4.中学生复原力水平和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同时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复原力 生活事件 心理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引言9
- 1 复原力的文献综述9-18
- 1.1 复原力的起源、概念与测量9-12
- 1.1.1 复原力的起源9
- 1.1.2 复原力的概念9-10
- 1.1.3 复原力的测量10-12
- 1.2 国内外关于复原力的理论研究12-18
- 1.2.1 影响复原力发展的相关研究12-13
- 1.2.2 复原力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3-16
- 1.2.3 复原力的干预研究16-17
- 1.2.4 国内复原力研究现状17-18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设计18-19
- 2.1 问题提出18
- 2.2 研究假设18
- 2.3 研究对象18
- 2.4 研究思路18-19
- 3 研究一中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19-33
- 3.1 研究目的19
- 3.2 研究假设19
- 3.3 预测量表的结构和测量指标分析19-26
- 3.4 中学生复原力量表的正式施测26-30
- 3.4.1 研究目的26
- 3.4.2 研究取样26-27
- 3.4.3 研究工具27
- 3.4.4 统计处理27
- 3.4.5 结果与分析27-30
- 3.5 讨论30-32
- 3.5.1 关于中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30
- 3.5.2 关于中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结构和内容30-31
- 3.5.3 关于中学生复原力量表的信度31
- 3.5.4 关于中学生复原力量表的效度31-32
- 3.6 小结32-33
- 4 研究二中学生复原力的群体特征分析33-40
- 4.1 研究目的33
- 4.2 研究假设33
- 4.3 研究方法33
- 4.4 结果与分析33-36
- 4.4.1 中学生复原力的现状分析33-34
- 4.4.2 中学生复原力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4-36
- 4.4.3 不同复原力水平的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36
- 4.5 讨论36-39
- 4.5.1 中学生复原力的基本现状36-37
- 4.5.2 中学生复原力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7-38
- 4.5.3 不同复原力水平的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比较38-39
- 4.6 小结39-40
- 5 研究三中学生复原力与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关系40-48
- 5.1 研究目的40
- 5.2 研究假设40
- 5.3 研究方法40
- 5.4 研究结果40-45
- 5.4.1 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现状分析40-41
- 5.4.2 中学生复原力与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关系41-45
- 5.5 讨论45-47
- 5.6 小结47-48
- 6 综合讨论48-50
- 6.1 研究意义与特色48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48
- 6.3 教育建议48-50
- 7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55-57
- 后记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2 骆宏,马剑虹;大学生抑郁症状、问题解决能力与压力感知的关系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海垒;受欺负儿童的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迎利;贫困大学生的复原力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刘兰兰;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8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6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