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审美超越——走出德育生态环境困境

发布时间:2017-09-17 21:01

  本文关键词:审美超越——走出德育生态环境困境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超越 德育生态 高校教育


【摘要】:德育生态强调系统中的整体性原则,所以,学校德育应重视它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和互动,主张生活化。但是,德育生态环境的两大要素——"私人环境"和"公共环境"在本质上存在着"无私性"和"自私性"的矛盾困境,即道德的超功利性和个体需要功利性之间的强烈矛盾这种内在价值尺度的深刻矛盾使得道德的个体实践者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乱,它使得道德言说苍白无力,这是目前德育生态环境研究的困境所在。审美对社会现实生存法则的超越和对现代存在式悲剧的超越,使人从日常功利的状态和麻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超越欲望躁动、超越极端物质的社会价值观念,最终与道德达成默契,在生命的自由开放状态中,二者形成和谐共振。这种超越是自主、自由、有序和无限的,它不仅弥合了德育生态环境两大子系统"私人环境"和"公共环境"的内在矛盾,还真正实现了德育最本质的意义,因此,它是德育生态环境中无限绵延的绿洲,是德育生态获取永恒生命力的所在。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思政部;
【关键词】审美超越 德育生态 高校教育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近年来,德育生态理念进入了德育工作者的视野。它强调以生态世界观的观点、方法以及相关联事物相统一协调的原则来观照和处理道德教育问题,认为德育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了德育生态系统。它强调的是各要素有机关联所形成的整体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王余;;不讲道德之经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德岩;当代中国的社会变化与高校美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曾耀农;论影视的审美教育功能[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张楚廷;全面发展实质即个性发展——重温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6 朱瑛;;现代体育与城市形象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7 高娜;论审美判断的人文意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杨钒;王哲民;;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对审美文化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郝敬波;新写实话语中的浪漫呢喃——重读池莉的人生三部曲[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建华,袁建辉;时尚导向的道德询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毕瑞峰;段龙飞;;试析公共管理者的伦理自觉——从治理模式创新的角度[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4 彭柏林;道德需要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石先钰;法官道德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林祥;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7 陈晨;现代人文视野中的乡土体验与文学想像[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晓冬;感性智慧的思辨历程[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9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何玉蔚;论弗·吾尔夫的人格冲突与整合及其在创作中的展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彩珍;论中小学德育的美育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谈凤霞;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进程(1903-1927)[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伟涛;论高职德育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许冬玲;论美育对大学德育的促进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琼;师生关系的审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2 张越;试论现代德育方法论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3 马向真;自我同一性危机与道德选择多元化[J];伦理学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铁秀;论《女神》的主体意识与审美超越机制——从《凤凰涅i谩诽钙鸺媛燮渌鸞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邹广文;;审美自觉与艺术自觉[J];学习与探索;1987年04期

3 耿立;军磊;;从《古船》看张炜的审美超越[J];菏泽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4 刘绍瑾;;寻找中国纯艺术精神的根[J];学术研究;1988年01期

5 吴秀明;论历史文学的题材属性与作家的审美超越[J];人文杂志;1989年02期

6 龙春丽;庄子的审美追求与审美超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7 雷磊;;读汪曾祺小说有感[J];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8 戴义德;;不满足感:审美超越和文艺创新的基础[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9 李亚白;超s档纳竺缐尅佑氚乩蓟久姥枷氡冉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10 杨恩寰;审美经验研究三题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心宪;;邓小平文艺政策阐释的人学思路——兼评一种审美文化的社会控制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刘晔原;;葫芦意象的审美超越[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3 蒋永文;;人的完善:孔子的审美文化功能论——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羽军;现代意识与审美超越[N];文艺报;2000年

2 秦忠翼;文学创作主体研究的拓展[N];文艺报;2002年

3 余三定;弘扬现实主义文学精神[N];文艺报;2002年

4 郭国昌;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N];人民日报;2007年

5 李永虎;审美的超越[N];文艺报;2007年

6 彭江虹;精神家园的建构与审美超越论[N];文艺报;2007年

7 本版编辑 吴其南 郑晓林 赵淑萍 孙建江 汪习麟;浙江儿童文学五作家作品评论[N];文艺报;2007年

8 王元骧邋赵建逊;论文艺的“审美超越性”[N];文艺报;2007年

9 湖南女子大学 彭江虹;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N];文艺报;2007年

10 金雅;促进“人生艺术化”[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瑞侠;中国古代早期文学边缘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庆杰;宋明理学美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桂艳;试论《红楼梦》中曹雪芹的女性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琼;师生关系的审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孔莉;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毛华兵;感性生命的艺术扩写——莫言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庄新红;与基督同行[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岳永洁;道家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谢许航;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袁文丽;论阮籍的生存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鹏飞;中国古代诗学兴象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71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71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d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