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

发布时间:2017-09-20 14:10

  本文关键词: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改 教师评价 反思 构建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给我国的教师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回顾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历史,对目前两种主流教师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进行了比较和反思,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从评价理念、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当前教师评价实践需要的教师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体育学院;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评价 反思 构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课题《校长领导行为与教师工作绩效之关系研究》(课题编号:BFA080009)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项目《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研究》(项目编号:07SJZ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全面、深入地展开。教育评价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而教师评价改革又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环节。因此,教师评价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新课改进行的顺利与否。新课改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1]然而,我国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张俊友;;客观对待教师绩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J];教育学报;2007年01期

3 王凯;张文华;;英国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制度改革评鉴[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田钦;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评价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熊岚;;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王石丞;强化形成性考核的发展性评价功能[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3期

4 田汉族;第三代教学评价理论——交往—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黄专途;;论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7 舒莹;;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柳国辉;谌启标;;国外教师绩效评价的理念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02期

9 禹晓成;;对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再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年09期

10 辛志勇,金玲华;我国基础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萌;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杨会萍;全息化学生评价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3 周安毅;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晓洁;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王广;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发展性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柏灵;学生档案袋评价方法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杜楚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玉芳;中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韩曼茹;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民,申继亮;国外教师教学专长及发展理论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王小飞;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新进展——兼PRP体系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3 田宝军,王德林;美国专业发展学校(PDS)标准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4 李旭;美国提高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的标准及其局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5 施克灿;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三种模式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6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申继亮,姚计海;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谢安邦;侯定凯;汪婧莉;顾玲玲;;走向多元、综合的教师评价——当前我国教师评价研究述评[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敏;关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及其实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瑜;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陆如萍;丹尼尔森教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缪苗;美国新教师资格标准和考试制度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师报》高中新课改专刊征稿启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05期

2 张春梅;;新课改实施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压力[J];大众心理学;2007年08期

3 梁国祥;;为何中国教育一“减负”上帝便发笑?[J];基础教育;2007年09期

4 ;“课改十年”征文评奖活动启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5 刘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阅读[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7期

6 纪明泽;;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教育评价改革[J];基础教育;2006年11期

7 ;“课改十年”征文评奖活动启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9期

8 昌利娜;;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9 ;“课改十年”征文评奖活动启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10 ;课改之美[J];教师博览;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凡春来;;新课改中应重视情感教育[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常省;;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心理适应性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吕桂娟;;“3+1”课堂模式改革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4 刘俊秀;;新课改下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杨昌钧;;《新课改下教育技术整合教学课堂研究》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荣丽;;浅谈新课改下的个性教育与人性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7 张春媛;;新课改下学科教学与心育整合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于欣;;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知识的海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彬;;小初衔接——六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詹筠;;同伴教练——一种经济实用的校本教研方式[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香兰 孟旭;新课改在农村实施的阻力[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胡国雄;新课改,也可在静中求“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湖南省邵阳县长阳铺中学 胡国雄;新课改:把传统存盘?[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王小兵;新课改:向“说课”说不[N];中国教师报;2005年

5 范通战;新课改,,不要讳言迎考复习[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卜凡杰;新课改需要新教师[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王沛贵(作者单位: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新课改中几个值得探求的问题[N];甘肃日报;2005年

8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孟庆松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曹全路 天津市教委中学处 黄炎 天津市教科院 王敏勤;新课改走入金秋时节[N];天津日报;2005年

9 长垣县实验中学 杨修家;新课改呼唤学习型研究型教师[N];新乡日报;2005年

10 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中学 石景芳;浅谈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N];消费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肖弋;论“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新课改教师培训中的运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海艇;促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招清;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丽萍;Moodle环境下多元化学生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玲;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忠才;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河南大学;2008年

8 刘磊;“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金泉;新课改中的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廖华红;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校本培训[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88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88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