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性:学校教育文化传承的现代诉求
本文关键词:文化理性:学校教育文化传承的现代诉求
【摘要】:文化理性是态度和行为的统一体,不仅表现为对待文化的态度,还外显为对待文化的行为。文化传承不仅需要人,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成就人、发展人。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承表现为主体的多元化和方式途径的多样化,并集中体现为有意识传承与无意识渗透相统一的特点。学校教育文化传承需要文化理性,它既遵循了文化传承的特点和规律,也是学校教育文化传承的现代诉求。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文化理性 学校教育 文化传承
【分类号】:G40-055
【正文快照】: 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学校教育应该传承所有的社会文化呢?显然不是。这是由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功能,以及文化传承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化理性含义的分析和对文化传承实然状态的探讨,以此对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给出合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步楼;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J];江汉论坛;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川口敦司;中国驻日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开放时代;2001年05期
2 朱定秀;日本文化的特征与日本民族活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彭勇;;基于体育隐蔽课程的多元文化传递价值认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魏伟;STS教育的文化整合战略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聂爱文;解读《文化模式》[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梁运佳;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学前教育课程内容[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蔡澄;邰启扬;吴承红;;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不良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阎平;关于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特征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3期
10 赵旗;西周礼乐文化及其意义[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雨亭;隐蔽课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辉;庄泽宣“新教育中国化”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新刚;现代中国都市风情小说的文化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晓梅;对当代教育思想的比较与我国教育发展的构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5 蔡燕;论语文教育文化本质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传珍;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慧莲;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从社会学研究视角出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昌波;区域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民主化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必由之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秀坤;传统与现代性的消长——论中国近代留学生的现代性特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飞羽;区域旅游形象的传播学特征及其传播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学校必须重视传统美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2 刘晓莉;别让学生有靠山[J];基础教育;2004年12期
3 胡志坚;;探讨教育功能问题的一篇力作——评《教育功能的偏失与匡正——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4期
4 吕爱军;;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归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7期
5 王蕊;;教育中知与行的关系——从学生学的角度[J];技术与教育;2011年01期
6 杨梅;;从需要层次理论谈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7 蒋春梅;;“位育”之道——学校教育路向[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8 谢巍;李颖;高众辉;;学校对再婚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8期
9 谢政轩;;同沐春风 共享阳光——浅谈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教育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10 徐景彩;;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认识——基于“药家鑫事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胡俐;;构建服务网络 打造生命学校——民办学校教育管理与服务雏议[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王亚然;;德育视角下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鲁克成;;创造教育的大众化[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学政;;现代化教育:理论、科学与学科[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陈丁和;;心理健康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柯晓扬;袁忠霞;林琳;;美国学校咨询标准及其启示[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学业管理与评价所 凌兆福;学校教育应以“大学业”为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周润智;健全的学校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3 张耕山;加大学校教育力度[N];江西日报;2004年
4 白石洲中英文学校校长 兰金仁;学校教育应当做些什么?[N];深圳商报;2004年
5 冉文园;学校教育有四难[N];保定日报;2006年
6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市教育局局长 宋吕银;当下学校教育的应有情怀[N];泰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赵青 杨士龙;加拿大:快乐与自由,基于遵守规则与纪律[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莱芜四中校长 张士军;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 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N];莱芜日报;2010年
9 陈 婷;浅谈学校教育与道德建设[N];中国教师报;2004年
10 吴康宁;从“社会规限”到“人的解放”[N];天津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珍;丁丁为什么在家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朝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丽燕;宗教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芳;学校服务社区的功能缺失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7 关玉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8 吴继军;明代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学;2009年
9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玉侠;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19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1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