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1:41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学习观 虚拟学习社区 学习理论 社会网络分析 Pajek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终身学习理念和人本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做为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的网络学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虚拟学习社区作为重要的网络学习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虚拟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到虚拟学习社区中来,使个体获得学习能力,并实现集体智慧的共享。但目前虚拟学习社区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分离,虚拟学习社区结构的僵固带来的虚拟学习环境的单一,产生了网络生态失衡现象严重影响了虚拟学习社区功能的发挥。 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虚拟学习社区,将虚拟学习社区看作是学习主体与虚拟学习环境构成的网络生态学习系统。在虚拟学习社区特征和主要功能模块的分析基础上,结合现代学习理论和生态学习观的契合,构建了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模型,分析了结构的生态属性,并对结构的主体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生态分析,从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的建设上加入生态系统理念和动态平衡理念,为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促进生态虚拟学习社区的良性发展。 而且,在生态学习观的要求下,借助开源学习管理系统,从系统性、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和流动性开发生态虚拟学习社区。对生态虚拟学习社区试用后,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工具Pajek对参与生态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活动的社会关系分析,解释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生态规律和生态功能。 本文从生态学视角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有利于虚拟学习社区自身的发展和学习者个体的发展,但虚拟学习社区生态失衡控制是课题的后续工作。
【关键词】:生态学习观 虚拟学习社区 学习理论 社会网络分析 Pajek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图目录8-9
  • 一、绪论9-19
  • (一)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课题研究的背景9-10
  • 2.课题研究的意义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7
  • 1.国外研究现状11-13
  • 2.国内研究现状13-17
  • (三)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17-19
  • 1.课题研究内容17
  • 2.课题研究的方法17-19
  • 二、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的理论基础19-34
  • (一) 虚拟学习社区的概述19-26
  • 1.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19
  • 2.虚拟学习社区和虚拟学习环境19-20
  • 3.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20-22
  • 4.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功能模块22-25
  • 5.虚拟学习社区与Web2.025-26
  • (二) 生态学习观与现代学习理论26-34
  • 1.生态学习观的概述26-28
  • (1) 生态学的概念26-27
  • (2) 生态学习观的内涵27-28
  • 2.生态学习观与现代学习理论的契合28-34
  • (1) 生态学习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8-29
  • (2) 生态学习观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9-30
  • (3) 生态学习观与分布式认知理论30-32
  • (4) 生态学习观与群体动力理论32-34
  • 三、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的分析34-44
  • (一) 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态结构34-37
  • 1.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态结构模型34-36
  • 2.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态结构特征36-37
  • (1) 整体性36
  • (2) 开放性36
  • (3) 流动性36-37
  • (二) 虚拟学习社区结构要素的生态分析37-44
  • 1.虚拟学习社区群体的生态学属性37-40
  • (1) 虚拟学习社区群体的生态结构37-38
  • (2) 虚拟学习社区群体的生态功能38-39
  • (3) 虚拟学习社区群体的生态效应39-40
  • (4) 虚拟学习社区意见领袖的作用40
  • 2.虚拟学习社区环境的生态学属性40-44
  • (1) 资源环境的生态学属性40-42
  • (2) 人文环境的生态学属性42-44
  • 四、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的开发44-63
  • (一) 开发环境支持44-46
  • 1.开发环境44
  • 2.平台安装44-46
  • (二) 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功能实现46-56
  • 1.系统性与相关模块46-47
  • 2.开放性与相关模块47-49
  • 3.交互性与相关模块49-51
  • 4.多样性与相关模块51-55
  • 5.流动性与相关模块55-56
  • (三) 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的形成及预测56-63
  • 五、结论63-65
  • (一) 研究小结63-64
  • (二) 研究的不足与后续工作64-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9-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青松;;基于学习交往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J];吉林教育;2008年31期

2 于海军;田秋艳;;基于个性化学习的中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8年06期

3 林秀曼,吴芸,陈毓超;协同学对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的启迪[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年01期

4 张锦p,

本文编号:923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23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8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