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触点技术的教育应用前景分析
本文关键词:多触点技术的教育应用前景分析
【摘要】:多触点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大众的视野,改变着人机交互的方式,带给教育全新的交互方式、交互空间和交互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多触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对几个类似的概念做了辨析,随即表达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多触点技术的教育应用之路必不会一帆风顺的观点,并剖析了该技术在教育领域得以应用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认知上的转变与革新、手势标准的建立、新型学习空间的构架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应用设计。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多触点 自然交互 手势标准 学习空间
【分类号】:TP399-C1;G434
【正文快照】: 一、多触点技术简介苹果iPhone在个人消费市场的表现以及微软咖啡桌电脑在商业市场的潜力使得多触点技术热热闹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大众追逐的热点[1]。多触点技术,中文还可称为多点触摸、多点触控、多点感应等,英文为Multi-touch,是一种允许单个用户或多个用户通过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毅;覃京燕;李威;;基于手语语义学的多点触摸交互系统的用户行为研究[J];包装工程;2008年05期
2 万峗;;iPhone、咖啡桌电脑和多触点技术[J];互联网周刊;2007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军;;多模式界面的动态导向设计[J];包装工程;2011年02期
2 李春富;李鹏飞;;多点触控移动设备中的交互设计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毕峗;触摸式公共查询设施界面的用户交互模型分析方法[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白振轩;基于类纸阅读的图形界面平台实现与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文秀;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多点触摸技术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谷颖;基于体感交互的GIS交互模式与中间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世国;华梅立;贾锐;;产品设计的新模式——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07年04期
2 覃京燕;陶晋;房巍;;体验经济下的交互式体验设计[J];包装工程;2007年10期
3 李燕;;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认识[J];文教资料;2007年21期
4 杨军辉;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1期
5 王东;自然手语与规约手语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3期
6 顾定倩,宋晓华,于缘缘;中国手语基本词(基本动作)类型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7 吕雪晶;王爱英;;聋生自然手语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韬;喻姣;;高校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思考[J];软件导刊;2010年01期
2 陈向东;吴平颐;张田力;;学习空间开发的PSST框架[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5期
3 王继新;郑旭东;黄涛;;非线性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创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1期
4 方明生;;学习空间的再造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名古屋大学教育发展研究科松下晴彦教授的对话[J];现代教学;2007年10期
5 雷飞;;在信息环境下优化选修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0年23期
6 范亚芳,廉清;基于Internet我国高校用户信息空间研究[J];情报学报;2005年05期
7 王德宁,张俊岳,卢建国,杨兆虎,陆祝平,余文杰,王科峰;多触点消沫传感器及其配套仪表[J];传感器技术;1990年04期
8 李红;;浅谈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5期
9 刘瑛;;高校图书馆如何构建学习信息共享空间[J];魅力中国;2010年03期
10 郝亚男;陶晋;;自然交互在电子邮件系统界面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8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冬冬;刘越;黄业桃;王涌天;张谨;;多触点数码互动平台在博物馆数字展览展示中的应用[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2 王广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红;;创设开放式科教学习空间,促进幼儿自主学习[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杨涛;齐春;;光学式多点触控系统中的多触点目标跟踪算法[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5 袁进荣;;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尹婷婷;王丹力;戴国忠;;基于多笔划的草图绘制工具[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黄屹慧;;语文老师,你会“加、减、乘、除”吗?[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陈江;;小学语文开放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付应民;;更新教育理念 转变学习方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杨玉鸿;冯加纯;;VEGF在慢性脑缺血大鼠脑内的表达及高脂血症对其表达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芬 周再宇;腾讯 “多触点”整合视频互动营销[N];经理日报;2011年
2 山东省高密市姚哥庄中学 李健;学习空间因网络而无限延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电脑商报记者 崔婷婷;思科推中国网络学习空间[N];电脑商报;2011年
4 MIPS科技公司上海研发中心总经理 何英伟;成为出色工程师的10条经验(二)[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5 本报评论员;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左其坤 本报记者 张真弼;让学习空间得以延伸[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金坛市河滨小学 韩爱琴;沟通课堂内外 拓宽学习空间[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王树生;多国学员学习空间技术与应用[N];中国航天报;2000年
9 本报特约通讯员 雷海泉;给学员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N];解放军报;2003年
10 黄梅县教研室 陈金焱;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N];黄冈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袁庆曙;数字化互动陈展技术与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郭书胜;当代台湾中小学校园建筑及21世纪转型的新趋势[D];同济大学;2008年
3 王德鑫;四路摄像头协同多重触控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孟安波;基于多智能体的e-Education系统建模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许丽莹;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张玉芳;基于媒体素材库的学习内容构建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仲宇;分布式强化学习理论及在多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亮;显示表面上多触点手势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张田力;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宏伟;多触点抗强光干扰红外触摸屏的设计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燕;现代建筑学专业教育建筑中学习空间的特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扬;三维人机交互系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毕凌寰;适应素质教育的当代小学教学活动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韩丽冰;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灵活适应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宋红梅;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iNOS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9 梁茵茵;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曹新社;基于IRT的自适应e-Learning培训系统研究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4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2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