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对研究教育情境中的自我的启发与借鉴
本文关键词:现象学对研究教育情境中的自我的启发与借鉴
更多相关文章: 自传研究方法 存在体验课程 现象学 课程研究
【摘要】:现象学为研究教育情境中的自我、纠正科学主义对个体内在自我的漠视与遮蔽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提供了重要的启发与借鉴,"生活世界"、"悬置"、"情境"等现象学概念为研究教育情境中个体的经验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使得用自传的方法来获得教育经验的本质成为可能。自传研究的过程是寻找真实的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意味着思维的解放和理智的自由。
【作者单位】: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自传研究方法 存在体验课程 现象学 课程研究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课程领域和其它学科一样,深受科学主义的影响,课程开发范式占据着统治地位。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本有关解决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的技术”的小册子,是传统课程文本的一个范例。50年代末苏联卫星上天引发了美国60年代的结构主义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俊;“反科学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危害[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04期
2 陈雨亭;;如何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自我——威廉·派纳的“存在体验课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陈波;;水有流程 思有历程——读《陶行知新论》所联想到的[J];爱满天下;2004年02期
4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5 胡长栓;正义的进化——人类文化的当代命运——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的悖论及其当代境遇[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6 李庆霞;许晓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选择[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7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8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9 黄清,靳玉乐;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3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5 曾鹰;乔瑞金;;技术的文化解释学:对人类“自身”一种新的理解[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周鸣鸣;;《化学美育》课程建构的创新与教学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天风;资本逻辑与建筑生产[D];同济大学;2008年
2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3 任春雷;现代性视域中的风险概念与发展观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9年
4 关桂芹;通向解放的乌托邦之路——哈贝马斯交往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籍晓红;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浙江大学;2009年
6 万其刚;论人的尊严作为人权正当性根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李金和;平民化自由人格[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传金;教师职业幸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立新;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秀成;和谐教育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平;中国当代社会精神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雪娟;达斡尔民族文化传承及学校课程建设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3 宋勇;回归生活之路——日常生活批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登春;大学生社区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5 熊荣;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6 武剑;寻找中的完整自我[D];西北大学;2009年
7 郑建芳;中职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常亮;高校课程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陈雪;教师教育课程现状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玮林;新闻报道与人本主义[D];西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国荣;科学与科学主义[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02期
2 段治文;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新论[J];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3 陈雨亭;;自传的课堂教学方法——美国高中环境自传课的案例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9期
4 陈雨亭;;试论自传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4期
5 顾昕;;唯科学主义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继存;美国课程研究的新方向[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年01期
2 汪霞;课程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8期
3 肖庆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队伍现状分析——以第四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课程研究人员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1期
4 纪河;论现代远程教育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陈雨亭;;自传的课堂教学方法——美国高中环境自传课的案例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9期
6 魏成;;如何确定课程研究的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1期
7 黄清;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原则[J];教育评论;1999年03期
8 派纳,何华武;向课程研究的国际化迈进[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2期
9 卫中亮;德国的课程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10 孟志坚;课程研究论[J];中国远程教育;199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金亮;;论心理学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尤娜;杨广学;;现象学的心理研究方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吴国林;庞中元;黄灵玉;;计算机的现象学初探[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秦金亮;;论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发展的历史轨迹[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5 秦金亮;;论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发展的历史轨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姜梅;姜涛;;基于现象学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以武汉首义——蛇山地区为研究对象[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柯小刚;;黑尔德“世代生成的时间经验”与儒家“慎终追远“的祭礼空间——对中国伦理“井源”的一个政治现象学-解释学探入[A];“现象学与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现象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李玉萍;;会计现象学分析法[A];2006年山东省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征文[C];2006年
9 靳玉乐;;二十世纪美国七大课程事件评介[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10 靳玉乐;;二十世纪美国七大课程事件评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宁;全球化平台 规范化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岳刚德;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下的课程话语[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全球课程改革走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翟艳萍;让孩子走稳人生第一步[N];蚌埠日报;2009年
5 ;课程与后现代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本报通讯员 胥丹丹 本报记者 郭扶庚;大学本科 该上什么课[N];光明日报;2007年
7 黄辛;首届“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举行[N];科学时报;2007年
8 ;为孩子一生的快乐奠基[N];深圳商报;2007年
9 杨明全;《理解课程》:超出常规说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周波;科研助力课程改革 大力提高教育质量[N];成都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安桂清;整体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严仲连;幼儿园个性化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10 刘尚明;绝对价值观念如何可能?[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琴干;幼儿园为主体的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思考——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安瑞霞;小学道德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幼儿园音乐教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红艳;面对“新闻价值”本身[D];暨南大学;2002年
5 陈,
本文编号:924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2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