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
本文关键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
【摘要】: 在当代,文化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和发展趋势,越来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特别是对于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如何看待,如何判断,如何选择就显得非常现实和紧迫。因为人是在文化中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化”人。因此,本文从解读文化全球化开始,首先界定文化的范围,分析文化全球化产生的原因,然后厘清各种对文化全球化的认识,认识到文化全球化是不同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消费方式、思想观念的相互认同、相互渗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呈现一定程度的同一化的趋势。本文特别选取了生态文化、消费文化、网络文化、节日文化和大众文化五种类型的文化为代表,对文化全球化的形态进行分析。 文化是德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背景,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而直接的途径。因此,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在对话与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这就为我国德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我国的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文化全球化的广泛深入,有利地开发了德育的文化资源;更新了德育的思维方式;促进了德育的“人学”转向;促进了学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等。同时也要看到,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另一方面,即有使德育在某种程度被边缘化的危险;引起学校德育责任的乏力;导致德育传播的价值观念与现实生活之间矛盾突出;引起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加剧了学生道德价值观冲突;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民族意识,淡化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觉性;引起学生思维混乱,行为失范等挑战。 面对文化全球化的种种机遇与挑战,德育应积极面对,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发展德育理论,创新德育方法,站在全球的高度,以全球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眼光,看待文化全球化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提升文化自觉,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思路,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保持我国德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与方向,加强文化自觉,整合文化资源,发挥各种文化形态的积极作用,以提高德育的文化力和德育的实效。做到:第一,加强文化自觉,提升德育的文化意蕴;第二,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德育的文化合力;第三,注重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与选择能力;第四,利用全球性文化形态的积极因素,增强德育的效度。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德育 应对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14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9-10
- (二)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10-12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2-13
- (四) 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3-14
- 一、文化全球化的解读14-28
- (一) 文化概念的界定与文化全球化的原因14-19
- 1. 文化概念的界定14-18
- 2. 文化全球化的原因18-19
- (二) 文化全球化的焦点问题辨析19-22
- (三) 文化全球化的典型形态22-28
- 1. 生态文化23-24
- 2. 消费文化24
- 3. 网络文化24-25
- 4. 节日文化25-26
- 5. 大众文化26-28
- 二、文化全球化对我国德育和学生品德的影响28-40
- (一) 文化全球化对我国德育的影响28-35
- 1. 文化全球化给我国德育带来的积极影响28-32
- 2. 文化全球化对我国德育提出的挑战32-35
- (二) 文化全球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35-40
- 1. 文化全球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积极影响35-37
- 2. 文化全球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消极影响37-40
- 三、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德育的策略选择40-52
- (一) 加强文化自觉,提升德育的文化意蕴40-42
- (二) 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德育的文化合力42-45
- (三) 注重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与选择能力45-47
- (四) 利用全球性文化形态的积极因素,增强德育的效度47-52
- 1. 依托全球生态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47-48
- 2. 合理利用消费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消费观48-49
- 3. 重视网络文化影响,,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49
- 4. 利用节日文化渗透,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品格49-50
- 5. 利用大众文化之长,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50-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56-59
- 后记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航:走向凡人的德育[J];小学德育;2010年01期
2 李新梅;;德育叙事:在“实事”中“求是”[J];吉林教育;2010年05期
3 毛春梅;;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构建的问题和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2期
4 向守俊;;高校德育的重点:价值观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奉明茂;;用最鲜活的德育素材育人[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6期
6 葛柏炎;;德育蕴于生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10期
7 孙静;;德育作业,让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J];小学德育;2010年05期
8 张燕玲;;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考试(教研);2010年03期
9 贾欣岚;张健青;;建立孔子学院: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机遇[J];天津教育;2010年02期
10 杨国蓉;;论德育的本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培和;屠德;;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2 苏娟;;论开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意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3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东街小学课题组;;“教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创新研究”工作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4 黄丽芬;;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实现“和谐德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黎莉;;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6 贾晓欧;;用信任呼唤真善美的回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7 陈茂;吴彩源;;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8 黎碧s
本文编号:948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4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