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参与主体的需求分析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参与主体的需求分析与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 教育信息化 参与主体 需求分析
【摘要】:关注和尊重人的需求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学校信息化目标制定、资源建设和计划实施的主要依据。本文在对大量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从"需求"视角出发,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类别主体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进行分析,探知各类主体需求的现状与特征。研究发现,各类参与主体对信息化的需求体现差异性、潜在性、特殊性和现实性等特征,并在潜在性和现实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趋同性,而需求的差异性存在,尽管受到学历、年龄、学校类型以及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却都与学校的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及其实际使用状况、信息文化氛围和师资质量等因素有着根本的关系,而这系列因素的负面累积结果导致学生主体对信息化需求的某些特殊性。因此,要有效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必须关注主体需求,从主体需求的特征出发探索具体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农村 教育信息化 参与主体 需求分析
【基金】: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的重大项目“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05JJD880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技术化的过程,更是一个人的信息化过程,一个帮助参与主体建立与形成适切的教育信息化真实需求的过程,一个最终满足参与主体的发展需求的过程。主体需求有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之分,真实需求是指人本身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那些需求[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武,唐瑛;简析肯定自我与否定自我及其应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杜黎;音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方九亿;庞靖;;孔子思想指导下的导师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姚石;;超越之维的丧失——对《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蔡芸;论广告记忆效应的策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刘列斌;大脑记忆规律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耿宁;;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堂运动积极性的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叶美芳;;意识形态、合理性与未来发展前景——哈贝马斯的科技观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何宇虹;;简析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筱槐;陈凡;;技术不确定性的价值观规约——一种技术价值观的功能剖析[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金小燕;马佰莲;;生态文明视角下消费和幸福关系的思考—对消费主义幸福观的批判[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解月光;;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参与主体需求的现状与特征研究[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谈新敏;宋保林;;论技术创新人文化的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张伟;隋东;;科技代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叶晓璐;;从意识形态批判到技术批判理论——马尔库塞和芬伯格技术理论的比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立国;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秦启文;企业理念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甄媛圆;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安金龙;哈尔滨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婷婷;旅游管理专业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倩;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玉;杨云飞;张满;;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2 张越;;京师励耘:探索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个性”之路——访北京京师励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刚[J];中关村;2011年07期
3 孙汉群;;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2期
4 党保生;;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范健;;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综合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8期
6 史金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吴琼;吴秀辉;;浅谈高校英语的教育信息化[J];科技资讯;2011年20期
8 王斌;朱守业;刘苗苗;;电子书包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9 马艳丽;付宏才;张竞舟;张天会;阳厚森;;云南地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9期
10 余胜泉;陶丹;;技术推动的学习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及其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4 聂照民;王新程;;适应信息化要求,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兼谈济南电大的教育信息化实践[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峻京;;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外语教育应用平台建设[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陈艳;;提高军队院校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江秀伟;;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育信息[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作者 前线哨兵;实践教育信息化左走?右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浙江师范大学 王利兴;教育信息化再认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玺;教育信息化,能否跨越“资金鸿沟”?[N];平凉日报;2005年
4 记者 刘娟;我市金融市场参与主体逐步增多[N];大庆日报;2008年
5 赵晓贞;方正君逸助力教育信息化[N];中国信息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受关注[N];山西日报;2009年
7 实习记者 郑莹莹 本报记者 周波;锦江区初步实现教育信息化[N];成都日报;2009年
8 枣庄张伟;龙芯与教育信息化[N];计算机世界;2005年
9 孙冬怀 记者 丁雷;西岗区教育信息化“领跑”全国[N];大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孙玲;教育信息化 点燃“涅i谩敝餥N];上海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邓光玉;基于参与主体的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4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钟金宏;教案的有效组织工具[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徐林;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李娟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主体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世军;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柳强;互联网治理信息的共享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10 管斌;市场化政府经济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吴胜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陶舟;农业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实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刘晓芬;江西高职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美霞;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曲思伟;面向数字化校园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8 任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袁文刚;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职能认识的偏差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4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8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