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07 04:33

  本文关键词:教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组织公平感 组织公民行为 工作倦怠 中介作用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教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以及教师工作倦怠在二者之间的作用。通过对来自重庆和湖南郴州共32所中小学132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组织程序公平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正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负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在教师组织公平感与其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热情枯竭和成就丧失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重庆文理学院教育科学系;
【关键词】教师 组织公平感 组织公民行为 工作倦怠 中介作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06BSH015)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资助(SWU109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助(09XJAXLX005)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的改革给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态度带来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的支配作用将劳动力作为可交换的资源,实现市场调节,注重劳动报酬与劳动付出的社会交换;另一方面,用社会交换或契约规范的方式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只能获得工作角色内的规范任务,而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科岩;龙君伟;;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2 徐富明,朱从书,邵来成;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3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4 王晓春,张莹,甘怡群,张轶文;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鑫,张阔,赵国祥;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2 金泽勤;李祚山;;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黄勋敬;胡晔;;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工作倦怠现状及对策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7年01期

4 赵娜;秦金亮;;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周荣慧;郭秀花;;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07年02期

6 王君俏;黄燕华;;护士工作倦怠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年22期

7 杨卫星;吕佳;;商业银行员工工作倦怠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李新;;高校图书馆员工职业倦怠问题剖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年02期

9 曹雨平,李怀祖;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J];江苏高教;2005年05期

10 郑晓茜;杨军;;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现象探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知识资本与成长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李永鑫;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杜健;基于产业技术创新的FDI溢出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皮永华;组织公正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报复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芳;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对职业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张辉华;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王明辉;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颢越;服务失败、服务补救与感知公平及补救绩效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2 何新汉;资源两难博弈中人际评价、责任归因及负性情绪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张光曦;消费者对涨价的价格公平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赵兰兰;成就目标、环境目标引导、成就动机与学习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夏书娥;监狱警察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钟燕;中学教师目标设置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欢;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夏勉;认知动机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梁良;上海警察心身耗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_g;护士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晓薇;试析高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J];江苏高教;2005年05期

2 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1期

3 方平,熊端琴,郭春彦;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4 龙君伟;曹科岩;;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4期

5 申继亮,王大华,彭华茂,唐丹;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6 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东;椒江“星级教师”制实践[J];中小学管理;1999年12期

2 郭天华;也谈“教师跟班走”的利与弊[J];中小学管理;1999年12期

3 叶宾;;教师的“苦”与“乐”[J];师道;2011年Z1期

4 毛志成;;教师的魅力[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1期

5 俞琳;促进教师群体的健康成长[J];基础教育;2004年05期

6 苏小霞;如此选聘老师值得商榷[J];基础教育;2004年08期

7 王峰;;肺腑之言变“弥天大谎”的背后[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8 鞠瑞利;赵丽敏;;“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9 张兴武;教师三愿[J];中小学管理;1995年10期

10 梁文斗;;谈谈“教师的心”[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潘小莉;;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及其影响浅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徐燕萍;;教育是农业,教师当何为?——论生态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整体教育”职能[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友仁;;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意识的更新[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蒋晋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9 王金道;;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多纬度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余峥嵘;;做一个“会说话”的老师——浅谈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2008年

4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淑颖;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浩;关于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辛丽春;论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金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双;教育行动研究的本土化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86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86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9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