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建构——教育价值观演进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预设与建构——教育价值观演进的思考
【摘要】:教育价值观是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讨论教育价值观体现了教育与所处时代的关系,也是对所处时代的教育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教育的意义和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以往,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教育价值观是预设的,而20世纪中叶以后,教育价值观开始由"预设论"转向建构论,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越发明显,这是教育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预设论 建构论 教育价值观 思考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作为把握教育现象和活动的基本方式,教育价值观是人在教育活动中对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和目标的反映,是人从特定的背景、立场和发展需要出发对教育活动的价值和功能的看法和认识,也是对人自身发展需要的检视。与事实认识相对,它表达的是人对教育之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多方面功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力;交互隐喻与涉身哲学——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J];哲学研究;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学功;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倪荫林;关于概念与其对象及定义的新见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赵建梅,黄世虎;对现行真理定义的几点异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蔡连玉;“教育规律”与“关于教育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关晓丽;姜国锋;;网络德育的哲学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易杰雄;意识创造世界是列宁的思想吗?——评前苏联哲学界对此命题的研究,兼及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流行观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孙伟平;论逻辑思维的功能与局限性[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10 王爱敏,杜新安;存在主义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陈俊明;;理论的彻底性决定科学性[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林涛;设计事理学理论、方法与实践[D];清华大学;2004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王汇群;企业经营能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艳;论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超颖;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杭功元;康德在宗教观上的继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01年
5 刘晓莹;一种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新方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杜晓初;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胡慧河;论波普尔的错误观[D];中南大学;2002年
9 秦泳;初中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妍;罗宝丽;;谈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现代教育教学的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2 汤鸿;以建构论为基础的教育观及其启示[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3 卢盛华;认知心理学的多元化状态与教育研究中的理论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2期
4 吴桂翎;皮亚杰建构论与现代主体性教学[J];池州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5 梁文涛;论皮亚杰的活动教学观与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8期
6 刘振天;“大教育学体系”建构论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5期
7 邱安昌;写作建构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8 张小珍;;初探基于MOODLE的网络互动学习[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6期
9 郝琦,麦清;后现代视野中的教育理念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王松涛;;网络教育时代的学习观与知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德芳;西蒙·佩帕特的建构论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继培;教育即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25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2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