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状大学生自尊结构及其对压力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16 06:06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状大学生自尊结构及其对压力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症状大学生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抑郁 压力调节
【摘要】: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通常表现为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并伴有焦虑、犹豫不决、记忆减退、思考困难、孤独、悲观、失望、自我责备和身体不适感等。当前,抑郁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大学生的抑郁问题越来越凸显出对其学习、生活的重大影响,是当前学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探讨抑郁症状大学生对压力的应对和调节,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情感性评价,是对自我的态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自尊的概念、理论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其中自尊双重结构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自尊研究虽然取得不少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自尊的研究无法避免由自陈问卷测量带来的社会期望效应,二是对自尊结构与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更缺乏专门针对抑郁症状大学生的研究,,三是少见自尊结构在生活事件和个体心理健康中长期调节作用的研究,缺乏自尊结构在个体日常生活中对近期抑郁情绪和当前压力的动态调节作用的研究。 针对当前自尊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采用外显自尊自陈问卷测量与内隐自尊联想测验(实验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辅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方法的综合运用。本研究从自尊结构存在结构性分离特性的理论基础出发,对抑郁症状大学生的自尊结构及其对抑郁情绪和压力的动态调节作用进行探讨,分析了大学生的自尊结构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的自尊结构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自尊结构对近期压力和远期压力的调节作用,这对于了解抑郁症状大学生自尊结构对压力的调节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整个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大学生自尊双重结构模型进行了检验:第二部分对抑郁症状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的自尊结构进行了比较;第三部分考察了抑郁症状大学生自尊结构对压力的调节作用。 综合本研究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包括抑郁症状大学生)群体的自尊存在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两个层面,两者差异显著,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 2、抑郁症状大学生的自尊结构水平与正常大学生的不一致。抑郁症状大学生的外显自尊水平低于内隐自尊水平,正常大学生的外显自尊水平高于内隐自尊水平;正常大学生外显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抑郁症状大学生的外显自尊水平,两者的内隐自尊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异。 3、对长期压力而言,抑郁症状大学生、正常大学生的自尊结构均没有表现出对其的调节作用; 对近期压力而言,正常大学生的自尊结构(高外显/高内隐自尊、高外显/低内隐自尊)表现出对其的调节作用,抑郁症状大学生(低外显/高内隐自尊、低外显/低内隐自尊)的自尊结构没有表现出对其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抑郁症状大学生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抑郁 压力调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问题提出10-25
- 1.1 研究的价值10
- 1.2 研究的现状10-24
- 1.2.1 抑郁的理论及抑郁形成的心理过程10-13
- 1.2.1.1 抑郁的理论10-12
- 1.2.1.2 抑郁形成的心理过程12-13
- 1.2.2 自尊的研究13-24
- 1.2.2.1 自尊的概念13-14
- 1.2.2.2 自尊研究的理论14-16
- 1.2.2.3 自尊的结构16-17
- 1.2.2.4 内隐自尊及其研究17-23
- 1.2.2.5 自尊结构的压力调节作用研究23-24
- 1.3 已有研究的不足24-25
- 2 研究设计25-27
- 2.1 研究目的25
- 2.2 基本构想25-26
- 2.3 研究假设26
- 2.4 研究流程26-27
- 3 研究一 大学生自尊双重结构模型的检验27-36
- 3.1 研究目的27
- 3.2 研究对象27
- 3.3 研究工具27-30
- 3.4 施测程序30
- 3.5 研究结果与分析30-34
- 3.5.1 数据的预处理30-31
- 3.5.2 内隐自尊效应31-32
- 3.5.3 自尊双重结构的检验32-34
- 3.6 讨论34-35
- 3.7 结论35-36
- 4 研究二 抑郁症状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自尊结构的比较36-43
- 4.1 研究目的36
- 4.2 研究对象36
- 4.3 研究工具36-37
- 4.4 研究程序37-38
- 4.5 研究结果与分析38-39
- 4.5.1 大学生的抑郁情况总结38
- 4.5.2 抑郁症状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分数的比较38
- 4.5.3 抑郁症状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差异状况比较38-39
- 4.6 讨论39-41
- 4.7 结论41-43
- 5 研究三 抑郁症状大学生自尊结构对压力的调节作用43-54
- 5.1 研究目的43
- 5.2 研究对象43
- 5.3 研究工具43-44
- 5.4 研究程序44-45
- 5.5 研究结果与分析45-50
- 5.5.1 生活事件和自尊对抑郁的回归分析45-46
- 5.5.2 自尊在生活事件和抑郁关系中的调节作用46-50
- 5.6 讨论50-53
- 5.7 结论53-54
- 6 总讨论54-60
- 6.1 本研究的方法学讨论54-55
- 6.2 本研究的具体内容讨论55-57
- 6.2.1 大学生自尊结构与测量工具55
- 6.2.2 抑郁症状大学生的自尊结构55-56
- 6.2.3 抑郁症状大学生自尊结构对其抑郁情绪和压力的调节作用56-57
- 6.3 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57-60
- 6.3.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57-58
- 6.3.2 本研究的不足58-60
- 7 总结论60-61
- 附录61-75
- 参考文献75-81
- 致谢81-8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惠惠;上海市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及认知行为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兰兴妞;抑郁症状大学生自尊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41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4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