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师专业合作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西方教师专业合作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合作 专业发展 教师管理 教师知识 合作途径
【摘要】:西方关于教师专业合作的研究成果在表现出丰富性特点的同时,也呈现出零散和杂乱的特点。文章基于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对西方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同时对西方教师专业合作的实践研究进行概括,从而展现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厘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命题。这对于我国当前正在勃兴的教师合作文化建设富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教师合作 专业发展 教师管理 教师知识 合作途径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研究”(项目编号:2006070)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目前,专业合作已经被广泛地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教师专业合作(Collaboration)就是教师们为了改善学校教育实践,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形成的一种批判性互动关系。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西方学者对教师专业合作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恩杰,宗丹;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新内容——野外拓展训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左正旺;提升员工忠诚度的企业维度思路探讨[J];商业研究;2003年08期
3 张军果;杨维霞;;企业变革的阻力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9期
4 王竹青;江静波;;国内企业关于公平管理的认知定位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宋官东,田志松;公民应对SARS危机事件的心理调适系统模式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张敏;陈传明;;基于知识的企业“文化生态系统”路径演化及其超越[J];当代财经;2007年01期
7 欧阳彪;;论态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大视野;2008年07期
8 江月贞;黄玉莲;;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9 杜旭林;教师学习团体的性质和特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10 郝玉玲,薄本芝,方秀新,许红梅,宁华秀;变革理论在护理人员竞争上岗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原献学;组织学习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建荣;个人及组织因素对企业培训效果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姜飞月;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彭湃;大学之治:道德领导的思维向度[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曾];教育目标的伦理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谢磊;我国股票投资者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王安民;先进制造模式中的组织系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于建忠;中国债券市场定价过程中的主体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葆茗;我国公司制企业内部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陈志刚;员工公平感与人力资源薪酬策略以及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孙淑芬;石油管道企业现场领导行为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蒲德祥;基于素质的知识型员工绩效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德超;内部营销导向的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变革[D];青岛大学;2004年
6 罗金云;普通高中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冲突的分析及应对策略[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卢红梅;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琼;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罗先良;民办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雪莲;山西省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嘉清;教师管理应当“软”[J];中小学管理;1996年02期
2 段丽渊;;基于新课改进程视域下的教师文化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3 曹凌志;;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合作教学方略[J];学周刊;2011年15期
4 余碧根;;“参与式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记普友早老师的专业发展[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1年Z1期
5 汪媛;;班主任专业发展 个案解读[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Z1期
6 ;班主任专业发展 实践路径[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Z1期
7 熊华生;汪媛;;班主任专业发展 理论阐释[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Z1期
8 吴非;;不要急[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Z1期
9 吴非;;不要急[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1年Z1期
10 李占魁;档案在教师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学管理;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培友;;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初探[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黄道鸣;苏咏梅;肖化;张军朋;;内地与香港科学教师职前专业发展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世东;;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连榕;王惠卿;陈晶晶;郑婷芳;;教师职业高原的量表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赵长生;王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和现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王建琴;陈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潘小明;;数学教师德性:内涵及其培养[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课题组;;民族中学建立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陈国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的源头活水——南京第二十七高级中学新课程推进行动方案(之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彦红 山东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韩国教师管理体现多维性[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杨光海;教师管理中的五条“变味儿”管理[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孟纯初;抓好“新老”结对引领专业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赵东星;浅谈企业教师管理[N];贵州政协报;2005年
5 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徐吉志;寻找教师管理的“平衡点”[N];江苏教育报;2009年
6 李玉芳 刘宝团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一中;教师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魏颖;三届“冠军”校领导的专业发展之路[N];天津教育报;2011年
9 王兆正;教师管理中的柔性力量[N];江苏教育报;2009年
10 凌龙华;让我们走向专业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体性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彭爱辉;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戴瑜;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杰;课例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作用之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夏英;小学教师的日常生活与自主发展之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珍容;中小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阮阳;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付韶光;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一俊;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颖;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源;中小学教师和谐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宇红;试论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静;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83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83203.html